春节来临,街道热闹非凡,张灯结彩!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等。在中国,春节历史悠久,是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的,春节又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在春节里,全国各地都有各种的贺岁活动,各个地区因为地域文化不同又有着不同的春节习俗,但大多都遵循着相同的习俗,比如在过年前,家里会开始打扫卫生,也就是扫尘。年末廿三、廿四民间称为“小年”,小年里的民俗活动主要有:扫尘、祭灶神等。但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小年并不是同一个日子,这种民俗老传统也保持到了现在。那么,过完了小年就到了“岁除”,是“岁”的最后一天,这一天的晚上就叫“除夕”,它与新年首尾相连,有除旧布新之意,自古以来就有贴年红、吃团年饭、祭祖、守岁等习俗,是中国民间四大传统祭祖大节。在这几天里,我也感受到了浓厚的新年气息,不禁感叹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有着鲜明的节日色彩和浓厚的文化气息,都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瑰宝,我们应该得以传承并且引以为豪!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累和沉淀的过程,也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传统文化象征。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很感兴趣,所以有时在看到一些关于中国文化输出的话题时,我也十分关注。近日,我看到了一个文化输出现象的话题,点进去看了一看,顿感生气懊恼!同时也深深地觉得无力,为何有这样的感觉?因为这个话题里不仅写到了中国自身的一些传统文化的流失,也同时反映出了国人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忽视!
在学习强国里,我听到《求是》杂志里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里面重点讲述了关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了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作为华夏儿女,不仅要坚守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还应该去保护他们!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自信给予中华民族源源不断的力量。作为师者的我,在看到关于传统文化流失的话题之后,深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树立文化自信应该从小抓起,从小来影响,教师这个职业一直以来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我觉得在学生时期就应该给他们讲述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让他们从小就开始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并且加以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
树立文化自信要从教育开始,因为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建立文化自信的根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都非常重要。在教育中,作为教育者自身要有文化自信,要以自身去影响学生以及家长,所以必须去学习了解中国文化,正确地传播文化价值观!在写这篇文章时,有些热血沸腾,觉得教师有着神圣的使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那么,在各个阶段的学校,最需要建立文化自信的就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在这个阶段里的孩子的价值观正在慢慢成形,教师的教育之责任重道远。
这些理念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在过传统节日时我们要重视,学习传统文化时,我们也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