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多少儿童呢?官方数据统计2.77亿,按照每个家庭一到两个孩子,以5到6人为一个家庭单位,我国15亿人口的20%左右,大概就是统计的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儿童。一般情况下,公立小学每个年级每个班大概有40到50个人,每堂课老师要应对40以上的孩子,在课堂上,每个孩子都喊上一句的时候,老师的耳朵绝对是嗡嗡作响的。幼儿园,小学,初中相对好些,孩子没有了自律性。这样的情况下,会有老师拿着教鞭,啪的一声打在书桌上,孩子们会一激灵的吓了一跳,茫然的听着老师在嘶吼……这样的场景,你能想象到是怎样的一种画面么?
从九年义务教育推行到现在,加上去年教委推行的双减政策(针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推行的减压减负政策,就是主科课外培训大幅减少,学生在校加强了体能训练),深层次的背景就是针对国家未来的从业人员要做到人力均衡,自然分流不同能力阶段的学生到不同层次的岗位就业。如果不这样安排,未来会形成一种脱离实际的就业群体,譬如所有的学生毕业时都是从事金融领域的,社会上没有了基层的从业者:服务员、建筑工人、换位工人,毕竟几十年以后,还达不到那种所有职业都能依赖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来工作。
毕竟,现在绝大多数的孩子,未来是要走大学或者更高学历的规划路线,他们还要应对者中考与高考的应试教育模式。那么问题也随之而产生:义务教育下,老师这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是否还能真的做到医学生为本的教育宗旨?家长是否真的心甘情愿的让自己的孩子进入社会后从事低端的岗位?
对于老师的教育模式如何变化,我没有资格妄加评论,但给我的感觉是:老师的责任心没那么强了?就会产生个别人把教师的职责分摊给家长,哪怕是一节体育的运动课,也要安排家长来协助。家长呢,也会陷入了一种焦虑的状态,除了要每日奔波的去养家,还要花更多的精力来统筹孩子的学习。
其实,我想说的是,最可怜的人还是孩子!他们夹在两者之间,掩藏了孩子爱玩的天性,又要应对未来各行业的不断洗牌,卷在其中,是很难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作为一个普通的家长,我想不出这样情景的症结所在,更谈不上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唯一能做的就是对孩子真诚的说:孩子,只要你快乐,就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