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诗人海涅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今天是注册简书的第7天。
记得来到简书的第1天,初来乍到,在简书上浏览到很多令人拍手叫绝和感动人心的好文,心潮澎湃,壮心不已;也看到一些流水账式的打卡日更;自己认为这个平台雅俗共赏,于是毫不犹豫注册,毫不犹豫动笔开写。
希望自己在这个平台慢慢写下去,养成一个长久的动笔习惯,有人喜欢甚好,无人喜欢就当成自己白发苍苍迟暮之年的一笔回忆。
简书第2天、第3天、第4天,顺利地输出,期间在简书中认识了素未谋面德才兼备的老师和爱好文字的朋友们。
简书第5天了,有点捉襟见肘了,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遇到这种状况?随着日更完成时间的逼近,想不到有什么东西好写,不知道素材要从哪里来?
打开电脑,一个字也打不下去;取了一本书,翻了几页合上,取另一本书,翻了几页再合上;喝着治颈腰椎的中药,不停摇动久坐电脑前酸痛的脖子,苦!苦!苦! 没有素材,没有灵感,看似简单的日更,看似简单的100字以上,对于不想记成打卡式的日更,觉得 难!难!难!
打开自己前面几天简书的文章,看到第3天写的《追风筝的人:有没有,勇敢去追过你心中的风筝?》是自己文章中阅读量最高的一篇,好象有灵感将至,自己喜欢看书而且看得比较快,那何不逼自己多输入,多看书,看完后整理成读书笔记和心得,这样既增加自己阅读,又可分享供没有太多时间看书的朋友参考。
所以,想写写以前看的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因要写的内容有些多,为降低日更的强度,就计划3-4天完成。计划后续再把张爱玲的所有作品再细读,慢慢整理出笔记心得,这一个阶段任务计划就依此安排。
所以第5、6天日更的文章是《金锁记》:是谁?让她戴上了三十年的黄金枷(一)(二)。
简书日更第6天晚上,也就是昨天3月19日的文字之光结营仪式后,晚上读到了简书创作者作家蒋坤元老师的《在文字之光结营仪式的发言》文章,前后读了几遍,其中的第二段更是看了好几遍,这让我想了很多也想了很久。
昨日,有些朋友问我,写作有什么决窍?我是这样回答的,写作有决窍,这个决窍就是深入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现在有许多作者没有东西可写,就是缺少生活,或者说自己的生活平淡无奇,所以好像前些时候有不少作者在玩拆书,我以为读书不是这样的,一本书的出版,特别是名著已经形成了它的价值,而有的作者随意地拆书,对没有读过那本书的读者可能起到误导的作用。快乐地读书,读一本书,写一篇书评就够了,而长篇大论地拆书显然有违读书的初衷。
晚上睡觉前又想了很多,这段话中所说的问题,正是我目前碰到和出现的问题。
第一、没有东西可写,然后就决定写读书笔记;为保证日更强度,又变成了几天连载。其实自己没有素材就正如老师所说:缺少深入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身边经常有事情发生也会有感悟的时候,只是自己平常缺少发现,缺少思考,缺少总结和提炼。
天天看到其他的优秀创作者天天写天天更,认为他们总是有太多的灵感,他们这么多的灵感从何处而来?
柴可夫斯基说过:其实灵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健牛般竭尽全力工作的心理状态。
是的,灵感不是来自偶然,不是来自取巧,也不是突然的灵光乍现。
就象我们的蒋老师不仅是企业经营主,他更是自己写作的经营主,他长期保持每日凌晨三点更新文章二篇,一篇连载小说,一篇生活文章。我想,他对写作的热爱,不是停留表面的热爱,也不是一年半载的热爱,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积跬步致千里的坚持,积细流成江海的坚持,他的文章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没有投机没有取巧,他素材来源的灵感应该就象柴可夫斯基所说“如健牛般竭尽全力工作的心理状态”,正是这种如健牛般的状态,才带来了他今天丰盛厚实的写作成果。
第二、关于老师说到的:“读一本书,写一篇书评就够了,而长篇大论地拆书显然有违读书的初衷。”觉得也是有道理的,所以今天一大早起来我没有日更,及时把前天和昨天发的《金锁记》二篇读书笔记做了修改,所以由原本的4天变成了上、下二篇。
对于写作读书方面的文章,我应该要明确自己到底是想要拆书讲故事,还是要真正写一篇书评,自己只是纯粹地喜欢读书喜欢写点心得,所以以后在这方面需要多学习多下功夫。
做为一个文字爱好者,自己虽是抱着希望可以养成一个动笔的好习惯,有人喜欢甚好,无人喜欢就当成自己迟暮之年的一笔回忆的心态而来的。但是,既然来了,在简书大家园里,有这么多的良师益友,给我们力量,给我们方法,自己就应该多对照多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所以今天,看到上面蒋老师昨日的发文,对自己这几天写的文做个小总结和对照反省,这种反省,其实就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也是来源于自己真实写作状态,这应该也可以当成我们生活中的小素材吧,我写我想,我写我思,我写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