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留学前心态
在去留学之前,对自己的英语,没有说信心十足,但是有信心的,觉得日常交流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因为,自己的大学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又在英语学校工作,也跟一些外国朋友有一些联系和交际。心想着,这下去英国,自己的英语可以排上用场了。
(二)实际情况
到了英国之后,发现一切都不是想象中的样子。
跟英国同学聊天,发现听不怎么懂,有点尴尬。然后让对方再讲一遍,人家换一些简单些的单词,才明白意思。偶尔还假装自己听懂了,不好意思每次都让人家重复。
跟班里的其他国家的同学聊天,又遇到另一种情况。总体来说,国际生用的单词会偏简单一些,但是,有时候,就是听不懂;你让人家解释一遍,对方也解释了,还是不懂,那真的是郁闷。
给我们上课的几门课的老师分别来自不同国家,希腊、波兰、英国和中国,老师英语都讲得很好,但感觉讲得都有点不同。上课的时候,并不是都能听得懂,加上有些学术用语,完全理解还是困难。
(三)重新认识
遇到这些语言障碍之后,就跟一些中国学生、其他国家的国际生以及当地的朋友讨论,问了一些他们对这些想象的看法,交流过后,我就对国际生的英语运用情况有了全新的认识。总结如下:
第一,英语对于国际生来说是第二语言,甚至对于有些国家来说,算是一门外语。你要在母语是非英语的环境下练成完全地道的英语,这是非常难的。何况,世界上的英语有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之分,他们是有差别的。很多国家学习的都是美式英语。
我们没有在英语国家长大,对一些文化背景了解不够,词汇量不足,要跟英国当地人交流各种各样的话题,就会出现听不懂的现象。
第二,每个国家的人学英语,基本都是基于他们的母语之上学习的。不同的语言体系,在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上有很大的差异,例如,主谓宾的语序是不一样的,日语的谓语就是在宾语的后面,跟汉语是相反的。这些语言的差异会直接影响他们学习另一种语言,因为,人们通常会无意识的带着他们母语的用语习惯去学习另一种语言。
因此,各个国家的人讲出来的英语是有差别的。加上每个国家开始学习英语时,学习的词汇是不一样的,这里说的不一样是指同一个意思的词有不同单词表达;另外,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材料又是不一样的,导致每个人所掌握的词汇和英语水平是不一样。因此,国际生与国际生之间的交流也会有一些障碍。
第三,在上课的时候,基于上面讲的两点差异。学生听老师听课也有同样的困难。加上一些陌生的学术词汇难以理解,于是就出现上课不能都听懂的情况。
通过与不同人的交流,我认识到,自己的英语水平目前是有限的:词汇量不足;地道的短语掌握太少;缺乏英国文化背景知识和学术词汇匮乏。
然而,也不用自卑,这是很正常的。不仅中国学生会遇到语言障碍,其他国家的同学也是一样,包括一些欧洲国家如法国、意大利、捷克等国的同学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只是程度不一样。
(四)找方法,突破障碍
通过与很多不同的人进行交流,发现每个人的英语水平是不一样的。另外,会发现有一些国家的人从概率上感觉要讲得好些,比如德国人,还比如北欧国家的人。进一步的和他们交流,发现这些国家,也没有英语培训学校,学生就是在普通学校里学习英文。他们的学校不仅要求写,还要求说英文。
有一位德国朋友跟我说,她是在学校学的英语,另外她自己也通过看有字幕或无字幕的英文电影学习;除此之外,对她的英语学习有较大帮助的是,她读了很多有趣的英语短文。
每次,我与她跟一些英国人在一起的时候,我明显可以感觉到,她基本可以跟上英国人讲话。但是,我有时候,不是太懂,尤其是很多人一起聊天的时候。
了解到,既然有国际生可以把英语讲得更好,而且有方法可以提升,那就要努力突破这语言障碍,让自己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上更自如。我慢慢找到了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
1)
像那位德国朋友学习,看全英文电影,看无字幕或英文字幕的,每天都看;再拿个小本子,遇到没见过的单词和短语时,就把他们记下来;然后,每天利用零碎时间去熟悉这些单词和短语。
2)
主动和英国人以及国际生交朋友,跟他们交流,了解一些文化差异。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朋友一起玩,并且交流学习。
当时,学校为了帮助国际生提升英语,安排一些当地学生志愿者与国际生结对学习英语。我申请到了名额,找到我的partner。每周,我们见面一到两次,我会找一些想要了解的英国文化主题,或者语言上不懂的地方问她,而她每次都很耐心的帮我解答。
通过和她交流,我渐渐的了解一些英国的事情。比如,我了解到,英国的教育体系是这样的:小朋友在1-4岁时,被送到Nersery, 这有点像国内的的托儿所或者幼儿园;5-6岁时他们读的班叫Reception,可以理解为小学前的一年预备班;在 6-11岁,学生上Primary school,就是小学,他们也会叫year1 到 year6。
然后,11-16岁就上middle school,也就是我们的初中,其中学生可以去免费的state school上学,就像国内的义务教育学校;成绩足够好的同学也可以去grammer school 或者叫selective school,这些学校也是免费的,但他们招收的是成绩一流的学生;此外,还可以去private school 或者叫public school上学,这些是收费的学校,相当于国内的私立学校。在后来,学生就上A—level,两年的时间,相当于高中;后面就是大学了。
我还找到聊得教好的韩国同学组成学习对子,每周一次讨论和交流学习。她和我有类似的经历,都是工作之后停下来再来英国留学的,年龄也相仿;因此,我们总是互相帮助,每次都交流的非常愉快。
3)
同时,我在想,要让自己有比较大的突破,那就得让自己完全融入到当地人当中去。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的不久,我无意的认识了几个教会的人。而教会是欢迎所有人参与他们所有活动的,而且,他们对待所有人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友好。我想,教会对我来说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自己了解英国文化,以及在语言上的突破;而且,自己对宗教也有兴趣。
于是,我便每周去参加他们的礼拜活动。礼拜结束之后,分别会有一些学习讨论会,例如,女士们会聚集在一起,讨论关于“如何更好的理解孩子”,或“从哪些地方可以帮助到别人”类似的话题,我很喜欢她们的讨论。
除了礼拜活动和讨论会之外,他们每周还有一些其他的活动,例如,聚在一起做运动,或是玩游戏,另外,也会有分享讨论会,我都会尽可能的参加。尽管,开始的时候,每次都很受挫,有好些听不懂的地方,也有一些单词不认识。
慢慢地,自己把不认识的词都记下来,然后再去问一些英国或者美国、加拿大的朋友,然后他们总是会很热情的跟我解释。
4)
为了更好的在课堂学习到东西,我尽可能的预习以及复习老师上课的笔记;另外我把课堂录下来,不懂的地方再听一遍;加上阅读一些老师发给我们的材料。慢慢地,上课就好懂很多了。
另外,那些学术词汇,在很多中文字典里是查不到意思的,我只能很认真的听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还学会在语境中理解它的意思,除了这两点,会把还是理解不了的学术单词提出来,找到班上平时学习很认真的同学讨教。
通过这些学习方法的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在交流的过程中,轻松了一些;而且,通过这个过程,也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顿时,感觉自信心也增加了许多;心里很开心,也有了动力继续坚持去取得更多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