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多年前一个百无聊赖的午后,翻看同事孩子的语文课本,看到一篇文章《行道树》,文章开头的文字马上吸引了我:
每天,每天,我都看见他们,他们是已经生了根的——在一片不适于生根的土地上。
有一天,一个炎热而忧郁的下午,我沿着人行道走着,在穿梭的人群中,听自己寂寞的足音。忽然,我又看到他们,忽然,我发现,在树的世界里,也有那样完整的语言。
那时,我在一家企业做着平凡普通的工作,正在为自己的未来而迷茫。上面的文字写出了我的当时的心情与生存状态:我就像一棵行道树,孤独地站在不适于生根的土地上,在穿梭的人群中,听自己寂寞的足音。她又说到: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这一行字彻底击中了我,我当时认为我就是现代都市里微不足道甚至卑微的一棵树,做着卑微的工作,无望的活着。她又写道: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
在哀叹时,她用上面这行文字抚慰我。
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作者好象理解我似的,用上面这行文字给我力量!
从此我喜欢上了她的文字。似乎冥冥之中的注定,相遇张晓风老师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
二
后来,我买了一本《张晓风散文》,我读遍了书中所有的文字,并做了一些摘抄。
在接下来的职业生涯中,她的散文直到现在一直伴随左右。
在大城市拥挤、燥躁的公交车上;在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空闲;在难以入眠的夜晚。她一直都在。
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世界,在这个快餐、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读她的文字,能让自己的心静下心。细读她的文字,你会喜欢上她的世界。她出生在大陆,8岁随母亲一起赴台湾,接受了传统的文化教育,重要的是她又笃信宗教,这些经历成就了她亦秀亦豪的健笔,有着台湾作家的细致,有生活琐事,有家国情怀及社会世态,有哲理和思考,不失大国的心境和历史感。有人说,“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好文字永远不孤单,在她文字的陪伴下,我后来让自己平和的心态慢慢归位,事业也上步入发展期,结婚、生子......
三
婚后,婚姻生活日趋平淡,夫妻之间的争吵在所难免,在焦躁的时候,我又重翻她的文字。
从她的散文《地毯的那一端》,我读出了她对爱情的期待与喜悦,情感细腻动人。她在文中写道:
我忽然感到一种幸福,那种浑沌而又淘然的幸福。我从来没有这样亲切地感受到造物的宠爱——真的,我们这样平庸,我总觉得幸福应该给予比我们更好的人。
是的,我们是平庸的,幸福应该给予比我们更好的人。我明白了,爱人就是比我更好的人,夫妻生活中,给予比索取重要。她又写道:
正如奋斗是美的一样,而今,铺满花瓣的红毯伸向两端,美丽的希冀盘旋而飞舞,我将去即你,和你同去采撷无穷的幸福。
是的,幸福是需要双方一起去经营、去采撷,这个奋斗的过程就是美好的,甜蜜的。
后来,我又读了她的《一个女人的爱情观》,把她眼中的爱情描绘得简单又不失温情,甜蜜又不失浪漫,一蔬一饭一鼎一镬都是朝朝暮暮的恩情。她写道:
爱一个人原来就只是在冰箱里为他留一个苹果,并且等他归来。
爱一个人就是在寒冷的夜里不断在他杯子里斟上刚沸的热水。
爱一个人就是喜欢两人一起收尽桌上的残肴,并且听他在水槽里刷碗的音乐——事后再偷偷地把他不曾洗干净的地方重洗一遍......
读过这篇文字,原来发现,我们所追逐的所谓甜蜜的爱情与幸福,就在简单的日常中,只是我们没有去发现。
四
婚后,我也逐渐把重点放在职场与个人成长,每当心情低落或不顺的时候,我会读下她的作品《我在》,她说: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是啊,只要还有健康的身体,只要还在这个世界存在,我们依然可以从泥泞中站起,从困境中重生。
后来,我从她的文字中看到了大的大的格局,大的气象,大的胸襟,大的情感。她说:
我在酒里看到我自己,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则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时间去酝酿自己的浓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刹的倾注。
多么豪迈的胸襟与气魄,不愧是“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其实,人生也是这样,要从琐碎走向豪迈,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与格局,迎接新的蜕变。
感谢张晓风,她柔宛、温暖的文字,让我拨开了微信阅读时代广泛存在的“偏激、愤怒、猎奇、无趣”的话题,从而对抗那些丑恶、令人不安的资讯,让自己逐步走出浮躁,触摸到自己安静、深处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