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应该干预生产过剩吗
原文通过生产过剩问题是市场经济常见现象等论据,试图得出政府不应该干预的观点的推理过程存在一些缺陷,现分析如下:
首先,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马上化解的分析过于绝对化,把开拓市场是扩大销售的必要条件错误的理解成了充分条件。 开拓市场的确可以对扩大销售产生一定积极影响,但并非唯一手段。何况开拓生产只是一种行为,最终能否开拓成功还受产品本身、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制约。此外,能否马上解决生产过剩问题是跟库存数量和生产效率存相关的,也并不是仅仅有短期销售行为决定的。
其次,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平衡状态,不能推断出生产过剩就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更不能由此就认为生产过剩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这里的推理存在逻辑缺陷,因为,即便产品供求不能达到绝对平衡,但是有相对平衡点的,只要维持在一定的平衡点区间内即可,因此,不能武断认为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事实上,生产过剩是由于企业自身没有把握好产销关系的节奏的导致的,有很大程度上是人为主观因素造成的,不能论证出生产过剩是经济运营官官规律的论点。
再次,,也不能从生产不足,就得出势必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的结论。这里有部分条件缺失。 生产不足时从企业生产计划的角度出发的,而是否供不应求是由市场需求度、整体行业供给度等方面评估的。如果该产品本身并没有受到市场的青睐,那即便是生产不足也不会造成供不应求的,如果购买者过少,甚至生产量不大也依然会出现滞销库存积压的现象;只有是受到顾客的追捧好评,才有可能供不应求。此外,即便是供不应求,也未必就要重新过缺衣少食的日子。如果不是生活必须品,或者有其他可替代品调剂,暂时不买又何妨,对整个社会和谐稳定也不能产生重大影响,这里显然是过度推理
最后,前面指出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最后又强调说应该让市场自动调节,政府不必干预。两者的观点有矛盾之处。有所为就是要有所管制和干预,不必干预就是“不为”,因此前后是相互矛盾的关系,论述不一致我们无法得出作者观点意图。
综上所述,本材料有以上论证缺失、推断不出等诸多逻辑问题,要想得出政府不必干预生产过剩的观点还需要进一步更为严谨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