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研习阳明心学,真切体会阳明心学是实践的学问,它直指社会上治学做事的浮躁习气,深刻的揭露出大部分人做事时存在的畏难、怯懦的问题。
阳明先生指出,知而不能行,实则是不知。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存在的问题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想法点子很多,但真正落到实践,却很难迈出步子,或者是迈出一小步,遇到困难后就轻易放弃,然后得出个结论知易行难。
很多做学问的人努力一辈子,皓首穷经,最后却混得穷困潦倒衣食不周,最后哀叹“这个社会太现实了,不尊重知识学问”,其实不是社会不尊重学问,而是他自己没有将学问落到实处,归根结底学问还是个“空架子”。
有知易行难观点的人大有人在,甚至占了我们人群中的大多数。这样的观点看似有道理,实则是错误的,这样的“哲学”是畏难怯懦、轻易放弃的“哲学”,给了那些想要做出改变,却又不愿付出努力的人以安慰的“哲学”。最后,也是害人害己,误国误家。
“知行合一”为什么那么难,因为我们对“知”和“行”错误的认知根深蒂固甚至刻入基因骨髓。所以,首先要树立对“知”和“行”正确认知,克服人们很多懒惰怕事的人性缺陷,勤加练习,不断强化,克服习气。但习气的力量是及其强大的,在实践的过程中,经常知行的认识又退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强化。
阳明先生的弟子里就有这样一个空想派,他问先生到,“某人要去某地,却不知此地在何处,怎么能去”。这弟子犯了和很多人相同的错误,就是知易行难,想的多做的少。驳斥知易行难,阳明深刻的指出,“知而不行,只是不知”。如果这个人“知”的真切,有使他非去某地不可原因,那么就必然会有他不辞险阻艰难决意前往的“行”。就像我看过一个纪录片叫《我的高考》,主人公在临近高考报名前一天坐火车前往地级市报名,却因为洪水,铁路临时关停,他靠两条双腿,十二个小时,步行一百五十华里,到达地级市完成报名后又步行返回家中备考,回到家中,倒头睡了整整一天,醒来后,两腿肿的像水桶一般,脚底像撕烂的红布片。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