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本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育人德为先,如何把德育工作润物无声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启发寻求自我教育的教育。自我教育的关键是学会内省,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力。执教国学经典校本课程一个学年,充分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把国学经典纳入到德育的范畴,调动学生思维中的积极因素,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下面从三个方面具体谈谈。
一、聆听圣贤语录,习得修身处事之道。
结合新编教材和七年级学生特点,学习《论语》相关语录。以矗立在校园广场上的孔子雕像的可感可触为感性认识,借以于丹在“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新编教程《论语》十二章从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四个方面为载体引发学生内省。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会交往,和新的学习伙伴学会合作;培养自信心、建立自我概念、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养其善德 、开启其智慧,从而奠定他一生具有高远的志向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
二、诵读诗歌词赋,加深传统文化底蕴。
结合校园读书公园所立的“二十四节气”,收集与节气相关的诗词歌赋名篇佳段和学生共享,学生通过赏读诗歌文赋,了解诗歌情感及作者时代背景、时令节气、农事故事、民俗活动等等,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获得思想与精神的陶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深厚了文化底蕴,且以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
三、欣赏人文风光,激发爱国爱家热忱。
生活中处处皆美景,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多数学生学习生活为两点一线,所以在课程实施中结合“生态松溪.绿色家园”和学生共享摄影作品:《家乡秋色》(上下二辑)、《诗意端午》,在图片欣赏中引导学生用眼睛发现美,用心灵感受真,用行动去为善,在“我为图片配文字”活动中,点燃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怀。在今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特殊时期,向学生展示、分享新华社战地记者、摄影师刘宇《我的武汉时间——为天使造像》作品,在一帧帧画幅里一个个镜头中体验作者在武汉66天的亲历见闻,给予学生一次真实的生命体验,心灵洗礼而思考人生、珍爱生命,激发爱国热忱。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把德育工作的这块阵地变成充满知识与美好情感的乐园,徜徉在优秀的国学经典中,汲取丰富的内涵,品味做人的道理,并将它铭记于心,化之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