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个写作平台相识,已经2年光景。跟课跟了好几期,老师也基本熟溜了。幸运的是,在此期间,我发表了作品,出版了可以在kindle搜到的电子书,还加入了作协。可以说,这些是很多以文学为理想的志士想要达到的一个小目标。我也不例外。
当我有了这些小小的成绩和官方认证的作家身份,我开始消费自己:有幸成为这个写作平台的推荐官时,我会向小伙伴们亮出自己的成绩和作协会员身份,这一招屡试不爽,吸引了不少人前来了解。
可是,这些外在的标签也好,身份也罢,真的就是可以代表“我”这个人吗?真的可以定义我吗?真的意味着我已经够格让别人称呼我一声作家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我是作协一员,但我的水平依然是需要不断改善的,我的作品,这些成绩也不过是一时之得。作家这个物种,想要站住脚跟,还是要靠作品说话。
钱钟书先生曾经这样回应一位想要采访他的人:假如你吃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在某种程度而言,作家是可以隐去的,作家的灵魂藏在那些作品里,唯独好的作品才能够经得起岁月的淘沙,在历史中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