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是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与亲人团聚的时光。这些年来我每逢春节都会携家带口回老家过年,看望双方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也让孩子们回到故土领略老家的风土人情。
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原生家庭具有哪些影响?
我和先生出生在同一个县城,双方父母都是农民出身,但各有手艺维持生计,农忙的时候种地保证有饭吃,闲余时间就在附近城镇靠手艺打零工增加收入。
小的时候家里都很穷,80年代物资还很匮乏,能有口饭吃有学上就比老一辈幸福许多了。我们的起点都差不多,区别在于各自的努力和规划。
我们曾祖父那一辈善于经商,挑担子去广东一带卖盐赚差价攒了一些钱,回家乡多买了一些地放租,不幸遇上国家打倒地主阶级要让农民富起来,我们祖辈被举报为地主挨了批斗。不仅曾祖父母受了毒打,连考入重点高中的爷爷也受了很大影响。我爷爷当时考试是全县第四名入围重点高中,却因为打地主辍学还连媳妇都娶不上,得拿自己的亲妹妹出嫁去换一个媳妇回来。
这直接导致我们祖辈根基非常薄弱,且人情淡漠。爷爷受了委屈开始放弃学业,连他的儿子辈也不读书只学手艺。我小时候还见识过爷爷在大量读书,精通俄语和书法,熟悉风水方位,他还让我们从小写过毛笔字,每年春节的春联都是我们孙辈的杰作。可惜爸爸不懂读书重要性,并未对我们严加管教,最终我们都没有练好书法。
我的16岁以前都在乡间读义务教育,寒暑假带着弟弟帮父母干农活,到现在我还对儿时干农活的时光印象深刻。我的妈妈是个非常勤劳爱拼的女子,种地比别人强,种的蔬菜瓜果也比别人收成好,闲余打零工赚的收入要比别人多,连我们姐弟两的学习成绩也要比别人强,因为非常努力那我们的结果也自然是好的,我们家是当时我们那个村唯一姐弟两双双考入二本以上大学的人,绝大多数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妈妈在我考上县城重点高中后,就全家迁徙到县城租房住陪读,他们直接放弃种地,在县城靠手艺谋生,不出几年就在县城买房安家站稳脚跟。从小到大我的妈妈都陪伴在我们身边,从来没有让我们成为留守儿童,可以放弃一切都不能放弃我们。从小村镇的狭促眼界到县城见识更多的机遇,他们打开了格局,最终靠双手把我们供出了大学还买了商品房升值。
我们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学习到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努力拼,所以参加工作后我们姐弟都更加努力拼而且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并且举家迁徙到大城市定居,这个行走路径是不是和当年的父母辈很像?只是人更加往高处走了,我们彻底摆脱了农村出身的局限,长期工作生活在城市,享受城市带来的便利和飞速发展。
我们的下一代也一直陪伴着长大,妈妈那一辈那么艰难都陪伴我们长大,把我们视为最珍贵最重要的部分,如今我们是要付出所有心力陪伴孩子们成长的。
反观其他小时候的玩伴,本来起点差不多,但他们早早辍学,只能进工厂加班加点获得微薄工资,到现在还定居在小村镇,成为井底之蛙,他们的下一代也只能成为留守儿童,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经过时间的变迁,彼此已是天壤之别。
还有一些在城市工作生活结识的小伙伴,各方面条件和我们差不多,却让儿女辈成为留守儿童,这也正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他们当初就是轻易被放弃的人。所以当需要他们跳一跳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的时候,他们选择了不跳,选了最简单的那条路来走。
原生家庭的影响力对孩子们非常大,我们的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我们创造的环境他们长期浸染就会长成这个环境该有的摸样。
愿余生我们都拼尽全力,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最温馨有爱,勤劳上进的原生家庭。
—END—
我是礼赞,每天分享我的心路历程,学习心得,自律与好习惯养成与监督,育儿经验,努力上进想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喜欢我,欢迎加我微信:spring114,请注明在哪关注的,如写“简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