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董卿没有出现在2018年央视春晚的主持阵容里,很多人说不习惯。人们一边怀念,一边感慨,那个陪伴了我们十三年的美女,今年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
不同于朱军的“功成身退”,董卿的缺席众说纷纭,她的粉丝团“卿国卿城”给了大家这样的解释:时间和经历有限,专注于想做的节目,会失去一些东西。
董卿在上戏MFA(艺术硕士)的毕业汇报中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一个聪明的人不仅仅知道什么时候要上场,还要知道她什么时候可以离开,离开的时间决定着是你看大家的背影还是大家看你的背影。
有网友说:“很多年以后,人们提起春晚,想到董卿,就能想到亲切的笑容和一起成长的岁月,就已足够。”
在我的眼中,董卿不是那种第一眼就让人惊艳的美女,但屏幕上,她的独立、自信、端庄、优雅,她“腹有诗书气自华”,绝对当之无愧央视的当家花旦。
2、
除了春晚,在董卿主持的任何一档节目中,都能看到她的用心。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董卿的文学修养和临场应变能力令人赞叹,诗词名句信手拈来。
在《中国诗词大会》一期节目中,说到“天若有情天亦老”,她随口就说出了几句历史上文人雅士对出的下联。
当有一位选手告诉董卿,自己的父亲虽然是一位盲人,但是十几年来一直口口相传教他读诗时,董卿随即温情地念了这样一首诗——
“上帝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阿根廷盲人作家博尔赫斯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而这些全部都是现场没有提词器的情况下,董卿的即兴发挥。
大家都惊呼:“没想到董卿的文化底蕴如此深厚!”看得出这样引经据典、娓娓道来的功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若没有大量的知识底蕴做支撑,根本就不可能。董卿就这样又火了回,一颦一笑,一字一句,都展现着独特的魅力。
3、
选手王若兮在赞美董卿时,觉得董卿美得“清新隽永“,并引用了张潮的《幽梦影》中的诗句,她这样说道:
“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更重要的是以诗词为心。”
不可否认,董卿的这一颗玲珑剔透的诗词心、在舞台上的举止谈吐以及令人折服的文学修养,跟她大量的阅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董卿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过自己对读书的热爱,不管工作有多忙,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看书。
最近看了《环球人物》的一段采访视频,视频中董卿说了自己的一些阅读心得,看完更深深地感受到:原来,一个人的气质,真的会藏在她读过的书里。
董卿是怎样做的呢?来看看记者的提问和董卿的回答
(1)你的阅读习惯是什么?
董卿说她每天睡前都会有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这个是几乎雷达不动的。有人问她,你还能坚持吗?她说:“这个好像无所谓坚持不坚持,就是你习惯了卧室没有电视机,没有手机,没有任何电子产品,这是我的一个习惯,安静静地看会书就可以睡觉了。”
(2)值得反复看的书有哪些?
董卿认为可值得反复看的书不多,她有特别热爱、特别喜欢的书,但是不会反复看。时间有限,要把时间留给新鲜的东西。我想,每个人的阅读方法和阅读喜好不一样,我们不必去模仿,但是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还是需要的。
董卿觉得唐诗宋词可以反复阅读,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的生命阶段,读一首诗,一首词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可能小时候就觉得风花雪月的东西,会更触动到自己,但是大了以后反而会月累月喜欢苏东坡、陆游,“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在他们的诗词里可以得到情感寄托。
中国诗词的这种精神的内涵,它面上的极简和它背后所包含的纵横捭阖的这种精神的情怀和高度就让你赞叹不已,流传千古的诗词在今天往往都能引起共鸣。
(3)最近看到了哪些感动自己的文章?
董卿在这里讲到了女作家刘瑜写给她女儿的《愿你慢慢长大》中的两句话:“愿你有好运,如果没有,希望你在慈悲中学会坚强,愿有很多人爱你,如果没有,希望你在寂寞有学会宽容。”董卿因为自己也已经为人母,所以觉得深有感触,写出了一个家长对孩子的一张期望,而不是单纯的说教。
(4)听说书有治愈的效果?
董卿认为,书从来都不是这么直接了当地,好像有治愈功能。不是说这个人群去读这本书你就好了,你就治病了。但是“开卷有益”这四个字还是很信的,读什么都是有帮助的。
读书不要太有功利心,不要抱着目的去读书,去衡量这件事情有没有意义。
关于读书,有这样一个非常经典的回答:
“当我还是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这个道理。”
把读书当成愉悦自己的一件事情,觉得快乐,如此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