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迷:哇,诺兰又拍新片了!
我:哇,我看不懂的片子又多了一部!
是的,大多数人都没看懂。对于严肃的影评来说,我们不能拿看懂没看懂来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但是当所有人看的不明就里,说不出好来还都说好的时候,片子和观众或许都出了问题。
我想大家都知道皇帝的新衣这个故事。
信条,就是一部皇帝的新衣,扒掉一流的制作和突出的视觉奇观请问这部电影还剩下什么?
被大家拍手称快的时空逆转、时间倒流的创意,在这个电影里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结构玩得溜,形式叠得多,脑洞来的清奇就是好电影?
10年前的《盗梦空间》,用实物拍出特效镜头,各种眼花缭乱的视觉错觉。以至于,刚从电影院出来的小盒玑站在原地试图用意念改变周边的建筑格局。
男主人公一路披荆斩棘,完成任务,回到故土。一个陀螺贯穿始终。
而所有的梦境中柯布中都戴着戒指,所有的现实中柯布都没戴戒指。所以陀螺只是障眼法,戒指才是真正的图腾。结尾柯布根本不在乎陀螺有没有停下来,因为他出机场的时候没戴戒指,他早就知道自己回到现实了。
反观这一次的《信条》。宣发海报上赤裸裸的写着刷三遍的文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初衷?
不论是导演的意思还是宣发的意思,都让观众极其的不爽。因为它明摆着告诉你,你第一遍别指望看懂,诺兰也有这样的自信认为大多数人看不懂,但这是自负,是一种赤裸裸的居高临下的姿态,说白了不就是让多刷几遍圈钱吗?
《信条》抛出了一大堆需要专业知识才能理解的概念。
熵减-时间逆流
传统科幻电影中的时空穿越,无论是回到过去还是前往未来,用相对论的方式解释:就是人不动,而时间动。好比小明同学要回到昨天这个时候,就把时钟向后拨了一圈,他就回到了昨天,这就是时间机器。
《信条》则不然,相对而言,时间“不动”,人“动”。
电影里有一个时间转换器(门),穿过这道门之后,时间流动的方向是相反的,你就可以逆行时间了!
然而表现形式,确是观众最为熟知的形式--倒放。纵使诺兰无比用心的刻意用正常的镜头语言表达熵减的概念。
观众眼中看到的,就只有倒放了!
“信条”到底是什么?其实就跟《盗梦空间》的片名“Inception”内涵一样,暗指电影中主角一行人的任务:一个想法可以从开始慢慢植入、并扩散。
片名既引出了故事情节,也传达了影片的悬疑效果。
《信条》也是如此,英文“TENET”,有着“原则、信条”的意思,指代电影中不可违背的物理定律和法则,而且英文结构从前从后都一样,也暗指片中正向和逆向统一的时间,过去无法改变。
与下面这句老梗的差不多: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