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云:大音无声,大爱无痕。教育,润物无声,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徐老师把无痕教育的课堂模式概括为:不知不觉中开始,不露痕迹中理解,潜移默化中掌握,春风化雨中提升。
无痕教育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和原则,是一种教育的美学和哲学境界,是一种对教育本源的追寻。无痕教育,是“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徐老师分别从“教育心理学、美学、哲学”方面谈了无痕教育的内涵。
1、要做学习型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教子的同时,父母的心灵得到雨露的滋润和美妙的享受,给人带来难以言传的愉悦和富足。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学习型的家长,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教学相长。全球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要站到更广阔的角度,中西合璧,为我所用。既运用中国人自己的人学逻辑(撒网式的思维),也运用西方人的形式逻辑来思维(尖刀式的思维),来认识自己、升华自己。
2、要欣赏、信任和尊重孩子
真正的教育是不留痕迹的,责骂或说教只能事半功倍,甚至事与愿违(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呢?教育是保护,而不是指责),孩子更需要的是对他的欣赏、信任和尊重,孩子会从家长对他们的信息、尊重之中增强成功的信心,看到成功的希望,从内心涌动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和激情。润物无声,教育无痕。显然无痕有着惊人的力量,在心与心的愉悦中,心与心的碰撞中就醒悟了,思想升华了,灵魂净化了,成绩提高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3、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换位思考
教育无痕也体现在感受。孩子也有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比如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环境压力,心理压力,竞争压力,困难压力等无处不在。所以作为家长能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那就看你会不会“换位思考”了,我们最好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宽容,等待。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感受到父母的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孩子也就会乐意接纳。这就要求父母的语言艺术魅力,不是声大理就足,不是横眉立目就能显示威严;不是恐吓就让孩子心悦诚服。
我们都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不要用阶级斗争的面孔,而是乐意听取孩子的不同见解,尽量做到多鼓励少批评。给孩子和学生更多成功的心理满足感,打破他们失败的心理定势。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情,通过某种途径达到了解决的目的,可能孩子不一定口头表示“我懂了”,“我错了”,但只要信服了,这不正是我们家长想要的结果吗?
4、要提高无痕教育修养,掌握教育无痕艺术。教育无痕需要大智若愚、大言希声,教育无痕需要以身示教,教育无痕需要简单含蓄。无痕的教育没有口若悬河,没有正襟危坐,没有训斥责备,没有伤心与眼泪,只有触动感激、心有灵犀、快乐成长。教育无痕需要永葆童心。在面对孩子时,我们往往对自己的孩童时期非常健忘,习惯于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的世界,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尊重。把童年还给孩子,以童年的心看待孩子,会使我们许多的“看不惯”化为理解,化为尊重。当我们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路旁的野花,枝上的小鸟,邻家的玩伴,我们一定会有崭新的发现。教育无痕需要宽容尊重。但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却常以正确自居,习惯于说教训斥,娴熟于灌输告诉。
我们不愿意启发,以为启发浪费时间;我们不愿意激励,以为激励无所作为;我们不愿意表扬,以为孩子没有闪光之处;我们不愿意欣赏,以为孩子满身都是错误。教育无痕需要平和的氛围和情境,需要给学生探索体验和顿悟的时空,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微知著、触类旁通、自醒自悟、豁然开朗、享受成长。教育无痕需要家长永远扮演问题遭遇者的角色。不是告诉、不是给予、不是灌输,而是退到思维的起点,与学生一同探索。父母对孩子不仅要经济上投入,而且情感上更要多投入一些。让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你的爱、力量与扶持。父母多给予孩子一些积极、向上、乐观的信息,把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工作的感受讲给孩子听。教育需要无痕,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融合,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智慧与智慧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互动。父母对孩子不仅要经济上投入,而且情感上更要多投入一些。让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你的爱、力量与扶持。父母多给予孩子一些积极、向上、乐观的信息,把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工作的感受讲给孩子听。
5、进退之间,运筹帷幄
“进”与“退”的过程,是孩子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
善于退,退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使孩子们成为真正“自主的思想家”;退到学生的已有旧知,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知之舟拴在已有知识的锚桩上,随时准备起航”;退到学生的思维起点,激发学生思维的过渡性特点,使学生的思维发展达到“飞跃”和“质变”。
更要善于进:进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得“散落的珍珠”变成“美丽的珍珠项链”;进到学生的思维深处,使得学生的多种思维方式形成“思维合力”;进到学生的实际应用,使得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春风化雨中提升
理想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似雪春泥,悄然入,孕育和滋润着生命;岁无痕,却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虽无痕,却如歌如乐,如诗如画。
教育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其是生命体与生命体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是一段无法复制也无法倒回的生命时光,是一段充满无限可能的生命之旅和智慧之旅。从这个意义上看,教育的艺术有点像无形之水,善利万物,以无有入之间,行不言之教,展无痕之美。
一朵花开的时间,也许很长,我愿意,静静等待!静等每一朵花开!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有人说,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也有人说,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既然选择了教育孩子,就让我们将“上善若水、静待花开”的情怀和最美的教育理想一同装进行囊,行走在教育这条充满未知的路上,终身守望,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