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刘熙载在其名作《艺概》中说:“冯正中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意思是说,冯延巳的词,晏殊仅仅学到了他的俊秀飘逸,欧阳修仅仅学到了他的感情深刻悠扬。晏殊与欧阳修,一位是幼年即以神童之称名满天下,后来成为北宋早期的太平宰相,一位是苏轼的伯乐恩师,北宋的文坛领袖,都是大名鼎鼎的大文学家、大词人,两位人杰倾平生才学,竟然只学到冯延巳词艺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冯延巳词作艺术造诣之深是何等了得!下面我们来欣赏其一首名作。
原词
鹊踏枝 冯延巳(南唐)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笔者自译:
这几天,(负心人)像天上行云不知飘到哪里去了?(他)忘记了回家,也不知春天即将逝去。在寒食节的日子里,路上长满了千百种闲花野草,(今天)他的车马又系在谁家门前的树上呢?
(我)泪眼汪汪倚靠在楼柱前喃喃自语。朦胧泪目中看见那边有一双燕子飞来,不知它俩在路上可曾与他相遇?(我)纷乱的春愁就像这漫天乱飞的柳絮,(即使在)梦中(我又能)到哪里去寻找他的踪迹?
浅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一位痴情少妇对在外游荡的男子既怀怨望却又难以割舍的缠绵情感。
词的上阕说男人像浮云一样飘荡无踪;春天即将消逝,他却忘了回家,到处冶游。“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写女子忧愁春暮,锦瑟年华虚度,负心人却乐而忘返。此句传达了这位痴情少妇的无限伤感与愁怨。
词的下阕,“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云云,说她自己只有含泪倚楼,自言自语,向燕子询问她男人的踪迹。我认为,欧阳修《蝶恋花》词中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应该源出此句。“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词作至此,犹如一首宏大的交响乐奏响了最嘹亮、最能打动人心的主题曲,少妇的青春愁怨之情至此也达到了最高潮:“漫天飞舞的暮春柳絮啊,就像我飘零的身世和易逝的青春,像极了我无边无际的春愁;我多么想去寻觅他的踪迹,但即使在悠悠梦中,恐怕也难寻负心人的踪迹。”封建时代妇女社会地位的低下和感情的痛苦无望由此可见。冯延巳词作情感艺术的俊秀飘逸与深刻悠扬,至此也极为形象生动地传达出来了,刘熙载诚不我欺也!
作者简介:
冯延巳(sì)(903年—960年),字正中,一字仲杰,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词人、宰相,在南唐烈祖李昪(biàn)、中主李璟二朝三度拜相。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有词集《阳春集》传世。为五代一大词家,与晚唐的温庭筠、韦庄鼎立三足,对北宋晏殊、欧阳修影响很深。近代文学理论大家王维国在其名作《人间词话》中称赞他的词意境广阔、规模宏大,“开北宋一代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