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小说创作技巧指南,是由日本推理小说家大泽在昌所开班的一系列“小说课堂”讲座内容汇集精选而成。如果你有志于成为作家,那么通过阅读本书就能够找到自己擅长的写作领域,能够学会更好地磨练自己的写作技艺。
本书从第一人称写作、角色塑造、情节设计、故事构建、文字锤炼、长篇小说写作几个方面通过对鲜活的案例进行分析,为我们呈现了很多的写作技巧。
首先作者对希望“以写作为生”的人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四个要点:确保文字的准确性、写完重读原稿、坚持每日练笔、学会勇敢放弃。
所谓作家,就是要持续写作。而驱使作家日复一日的伏案写作的动机,作者概括为“畅销”与“获奖”,也即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并且作品能为自己带来价值。
书中讲座的第二课介绍了第一人称的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第一人称写作有极大的限制性,由于以第一人称写作只有一个信息入口,因此情节发展时就必须注意文章不能出现超出视角人物所知范围的信息。
另外,以第一人称写作时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并不能直接描述出来,因此必须通过诸如对话等方式侧面构建主人公的人物性格。练习以第一人称第一视角写作,很能够检验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以第一人称的描写中,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注意语言的表达,例如“我神色阴沉下来”中神色阴沉应该是别人看来的印象,而不是自己能够看到的。
二是描写需要符合主人公的年龄,比如幼儿园的小朋友就不可能立即分辨出电话里陌生男子有什么目的。
三是不要过度依赖对话进行说明,借助对话很重要,但过度依赖就会写成流水账,因此对话不能完全采取生活化的语言,而要筛选出符合情理并且与情节推动有关的关键语言。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想写却没有想法,或者对某类人物的理解本身就不全面,这就说明我们自身的“输入”不够。
平时就可以多看小说、漫画、电影、戏剧等等,进行持续地输入,并且日常生活中也要随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人,揣摩对方身上最“表里不一”的要素是什么,这些会成为人物描写的重要依据。
有趣的小说是角色和情节有机结合的作品,如果小说很无趣,那么关键就是要找出到底是角色不行还是情节不行。支撑情节的是角色,因此角色必须要充实丰满。
在角色塑造这一部分,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点,一是角色的登场要有理由,二是通过情节表现人物性格而不是叙事,三是角色需要随着情节发展发生变化,四是“似坏实好”的人物比“似好实坏”的人物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五是通过措辞表现人物个性(如李云龙)。
角色的塑造是否合理与丰满,这与作者日常观察的积累有很大的关系,对身边的人边观察边想象,仔细观察人在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时会作何反应,通过对这些的深入了解能够让笔下的人物更加真实。
在对话描写技巧这部分,先前已经提到过一点,就是小说对话确实应该贴近实际对话,但同时也必须省去多余的部分。对话不仅仅是情节的描写,它还有一些非常妙的作用。
对话不单能够反映人物性格,还可以通过与他人对话介绍其他人物。此外,有效地应用对话技巧还能够通过对话的变化来反映二人在人际关系中的变化,或者找到一些决定性的台词(这个人在这种场合只会这样说)画龙点睛。
但是在构造对话时,也要注意对话是否符合逻辑,是不是让读者感到别扭,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方法是把自己融入角色并大声读出来。
在情节的设计上,大家都知道情节要跌宕起伏才能引人入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起承转合”。除此之外,作者提到的情节设计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故事从哪里开始。
例如写恋爱小说时,从“相遇”、“相恋”、“失恋”这三个不同环节开始写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故事,在写作过程中不要想当然的从一至终,有时候变换一下切入顺序可能会使作品有更好的阅读效果。
小说要有趣才能吸引读者阅读,如何使小说有趣呢?那就需要给小说加上“刺”,什么是“刺”?就是能在读者心里激起涟漪的东西。
坐过山车是很爽的很刺激的,故事也一样,故事中的人物必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要让主人公经历磨难,要有求而不得。经历过苦难,重生才会变得更加耀眼。
文字是写作的根本,锤炼文字需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写出准确的文字(用词、逻辑性),二是注意张弛缓急有节奏(换行可以为文字创造节奏),三是比喻要恰当有品位(可以看张爱玲)。在这部分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并掌握自己的文风。
在本书讲座的最后一部分,作者介绍了长篇小说的一些写作技巧,比如事先做好设计图、开篇场景反复写(双城记)、建立人物群像、给读者留下印象深刻的台词、刻意刁难主人公、准备两个高潮(不同于短篇小说)等等。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详细的小说写作指南,值得细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