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目:《五维突破》
阅读心得:
06第四维度学生创造
无论你是否参与了改变,还是还在局外,改变都在进行中。我们需要或许不是预测,而是去创造另一种局面的可能性。
正如书中所说,当前的00后一零后已经完全融入互联网。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是否的问题,他们已经完全沉浸其中,而只有家长,或者是老师,还在犹豫。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与生俱来的游戏本能,打开了他们通向信息技术的窗口,游戏改变世界》一书谈到,每个人,都期待着自己能够活出自我,能够充满力量感,时刻保持专注英勇无比,能够和他人团结一心,有了成就之后会感到振奋,能够有更多心跳加速的感觉,而这些在生活当中。只是偶尔能感觉到,但游戏中却时刻能让这种内在的渴望得到满足,具体来说,有4个原则,第一个就是目标,目标,实际上就是理想,引领他们前进的目标。引领他们前进的动力,也就是这个目标。第二个是规则,规则为实现目标作出了限制,而增加的难度也就具备了挑战性。第三个是反馈系统,这个反馈就会把看起来有些模糊的理想,阶段化,通过一个阶段一个阶段,通过一个步骤一个步骤逐渐满足,实现目标。第四个是自愿接受,自愿参与,没有要求,没有限制,参与和离去都是自由的,这正符合了他们的特点。
学校一方面正在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却对学生携带手机平板电脑,进行限制。让我来看,纽约布朗克斯科学高中是怎么做的,这个学校,因有8位毕业生荣获诺贝尔奖而闻名。这里的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是6小时,这样的强度贯穿整个高中学习,学校非常注重科学教育,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强调学生动手做实验合作探究,并非常看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大部分学生会在高一高二完成高中所有课程并参加全美考试,之后,学生会把大量时间花在大学预科班课程上,一般的学生都会通过3到6门课程,有的甚至达到十门。为什么信息化带给这所学校的,都是学生积极学习,而不是娱乐游戏呢?书中分析,就是选择。学校创造了一种环境,让学生参与选择,有了选择才会有全身心地投入。我非常赞同学习方式并不一定直接导致被动与主动,参与讨论就一定是主动学习吗?听老师讲解就一定是被动学习吗?不是这么简单的因果关系。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性让他们主动选择,选择自己热爱的学科并深入研究,增加成就感,这样就会,逐渐形成正向循环。
家长完全符合道格拉斯亚当斯的科技三定律,第一,任何在我出生时已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是世界原有秩序的一部分,第二,任何在我15到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第三,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对于信息化,35岁的大多数家长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说,孩子们拿着手机平板上课,我猜测大多数家长是坚决反对的。其实反对是不能阻挡教育面对信息技术的冲击的。正确的做法是疏导。其实就应该像,布朗克斯科学高中所做的那样,给孩子更多的选择,不是打开一扇窗,不是打开一扇门,而是把他们推到广场上,鼓励他们自己选择,像玩游戏那样痴迷于自己的选择,这就是最好的人生吧。
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推动教与学的“双重革命”,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学校”,汇聚了“海量知识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多样、更加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支持,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减少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教育的不平衡状态,使“全纳”、“优质”、“终身”的教育公平理念从理想走向现实。在“十三五”时期,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的孩子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要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互联网关注的是人与人的链接,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发展!链接是一种自由的选择,发展是一种内心的力量。链接可以无处不在,发展能够潜移默化。然而,链接自然有种越快越好的倾向,而发展却不见得如此。有时候,我们恰恰需要放慢脚步,等待成长。互联网+教育注定有一致,也有矛盾,就这样交织着开始了不得不展开的篇章。教育涵盖着正式的学校教育,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等;也包括着非正式的学习经历,包括家庭教育、生活习惯、周围环境、旅游经历、职场历练、人生阅历等。而互联网则是众多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从这样的角度审视,其实更广泛的技术正在深入教育本源。只不过,我们需要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