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亨福)
10月14日下午,韩国警方收到韩国艺人崔雪莉死亡的申报,根据申报,当天下午3点左右,崔雪莉的经纪人在京畿道城南市寿井区某公寓发现了雪莉的尸体,发现后报警。(据澎湃新闻)
百度百科介绍:崔雪莉1994年3月29日,出生于韩国釜山,韩国女歌手、演员、主持人,毕业于首尔表演艺术中学。2005年,崔雪莉加入韩国SM娱乐有限公司成为旗下练习生,开始为期四年的练习生经历。2009年9月5日,以演唱组合f(x)成员身份正式出道。迅速成为一线明星,主演多部情景剧和偶像爱情剧及电影,发行畅销专辑。
崔雪莉成名后,因其长相又甜又粉又蜜,粉丝们亲切地称她为“人间水蜜桃”。
可是,年仅25岁时的2019年10月14日,崔雪莉却在京畿道城南市的家里被发现身亡。
有人说:“只要当你死去的时候,大家才愿意说爱你。”
关于崔雪莉究竟遭遇了什么?为何会在花季年龄选择自杀?她短暂而灿烂的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等疑问也在网上众所纷纭,可是,有一个关键且无可回避的话题就是——
语言和网络暴力一度成为杀死崔雪莉的最沉重和最后一根稻草!
崔雪莉从一出道,给大家的人设就是邻家乖乖女,清纯、甜美、听话,人畜无害,她的许多粉,都是“养成粉”。
而知名自媒体创作者万小刀对于“养成粉”给出的解释,就是粉丝里面,有很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嚣张霸道哥”,他们喜欢崔雪莉,就像养闺女,养萝莉一样,粉着她,宠着她,甚至想操控她。
于是成也粉丝,败也粉丝。关于崔雪莉的成名的短暂而灿烂的明星史网上有很多,暂且不赘述,只谈谈她的悲剧也由此开始。
想要操控她的粉丝,包括网友中的无脑喷子就开始对其言行不断评论,一度发展为横加干涉。
尤其是2014年, 21 岁的崔雪莉,被媒体拍到和比她大18岁的韩国Dynamic Duo成员崔子约会,瞬间在网上发酵,成为一颗炸弹。
此后,围绕两人之间网友认为不般配的恋情,崔雪莉爱的痴狂,网友和粉丝批的痛彻。
一旦有了滤镜和人设,网友和粉丝就认为崔雪莉之后做什么都是错的。
哪怕是二人公布恋情,但是令崔雪莉没想到的是,这却成了她噩梦的开始。
她每一次犯错,都会被媒体和粉丝拿望远镜死死盯住,再用放大镜无限放大,最后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她狠狠地声讨和凌迟。
粉丝们变本加厉,铺天盖地的舆论和讨伐,让她成了过街老鼠而人人喊打,一度导致她演艺之路因此分心而频频出错,惨遭雪藏,被迫退团。
总之,粉丝有一个自我而固执的目标——强烈要求崔雪莉和崔子分手。
哪怕到了后来,崔雪莉息影回归普通人的身份,用她自己的方式生活,远离这个苛刻的世界。可是,粉丝和部分网友依然不依不饶,她的一举一动都被指指点点,无限放大,最终无力招架和彻底丧失心理最后一道防线的崔雪莉选择了自杀,以示和这个世界和解。
此事也验证了这样一个心理学理论:
人类一种合理化不公平的自我安慰。塞沃尼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雪莉·汉比(Sherry Hamby)说:“人们强烈希望好人有好报,但这句话倒过来就会出现错觉:如果有什么坏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一定是因为你做过坏事遭了报应。”
所以,明星往往在光鲜亮丽的背后有很多患有抑郁症,一旦负面情绪太满就极其容易崩溃。而那些不用负责的喷子往往又加速了她们的灭亡!
正如早前的乔任梁被网络暴力“喷”死,30年代上海滩当红影星阮玲玉被黄色小报的谣言和世人的恶毒议论逼上了结束生命的绝境时,曾留下一句话:“我一死何足惜,不过还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罢了。”
鲁迅先生在《论人言可畏》一文中,分析对于语言暴力成因时指出,一是为了获得利益;二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快感。完全不吝什么道德压力,过把嘴瘾完事儿。
而这种成因的前者所指向的即是那些八卦报刊媒体,后者就是那些无聊的看客和道德婊。
八卦报刊和不负责任的媒体的歪曲言论虽然也伤害很深,但是其意图明确,皆为利来,还可以一眼看穿且不为所惑,可是那些看客和道德婊的嘴瘾却真真的如冬天凛冽的寒风一样,毫不留情且来去无踪,中伤目标之后又一溜烟儿飘散无影,毫无证据。
哪怕是捕风捉影也不知道究竟是南风还是北风。即使是法律也没法对那些喷死人的人免于偿命的。
同时,人们更愿意相信那些道听途说的谣言,而不愿意相信眼前的事实。
上海交大教授窦令成说过一句话:“现在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主要是来源于有那么一拨人,惯于用圣人的标准衡量别人,用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对比如崔雪莉们一样遭遇语言暴力而选择自杀的明星或者素人来说,已经不是用圣人和贱人的标准来衡量了。因为,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在目前的网络平台上,网络喷子们之所以可恨,就可恨在他们只会乱喷,而不负责,不在行动上做任何改变和努力。
鲁迅在《无花的蔷薇》中也说,无刺的蔷薇是没有的,然而没有蔷薇的刺却很多。
所以,世上多的是落井下石和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主儿,很少有雪中送炭的热心人,人人都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热闹心态,而且还总是以“仇恨的心理”免不了将比自己更强的人一旦失势被抓住把柄后,再喷一口吐沫,上前踩上一脚。
突然想到一个故事。
窦娥含冤被押赴法场,行刑之前问窦娥还有何话讲?
窦娥说:“如果我是冤的,人头落地大雪纷飞。如果我是冤的,我死后三年大旱。”
窦娥人头落地之时,竟真的忽然大雪飘起。而且她死后果真大旱三年,当地百姓颗粒无收。
多年后,窦娥的父亲金榜得中做了高官。回乡重审窦娥案,杀了那个贪官。
这时乡亲们纷纷来看望窦父,说:“我们当时知道窦娥是冤枉的,怎奈畏惧贪官的权势,敢怒不敢言。可是我们又没加害窦娥,为什么要受这三年大旱之苦呢?”
窦父说:“你们明知窦娥是冤的,却不敢说句公道话,是谓不义。更有人相信贪官,认为窦娥真的杀了人,而诬蔑忠良,是谓不仁。老天有眼,没有无妄之灾,天灾人祸就是在惩治不仁不义之徒哪!”
当然,崔雪莉之死还有很多疑问,也并非如窦娥一般受到了千般冤屈,她的所作所为也的确有待商榷,作为一个明星,受万人追捧和爱戴,其一言一行可以被监督和评说,甚至粉丝也可以抱着“爱之深”的博爱去帮她择偶和提出意见与建议,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和有自我意识的个体,她有选择自己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权利,工作和生活应该是分开的。可是,事件发生后的性质却是一样的。
有人问,什么是作恶?
并不是杀人放火才是作恶,面对大多数人的恶行,如果为了自保而选择沉默,或者为了利益最大化,而选择做一个盲从的帮凶,你就已经站在了恶人一边。
对此,很多喷子说,总是关心和评论明星还是外国明星真是无聊,有什么意义?
每次听到这样的论调,总有一种莫名的心疼,正如被引用了很多次的名言“当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一样,关注明星,也正是因为明星效应才会得到更多热点关注。
所以,当悲剧发生时,如果人人都选择沉默或者独善其身,那么,总有一天你不但会成为其中一片“雪花”,而且还会被雪崩彻底埋葬。那时候,你还会说自己无责和不需要保护吗?!
那些挟自私之爱却以语言暴力成为压死“明星”的最后一根稻草的芸芸众生又有什么错呢?
其错就错在他们的平庸之恶。
2018年,美国互联网科技媒体《The Verge》刊出了一篇探讨网络暴力现象成因的论文。
作者Film Crit Hulk认为,那些对陌生人施以语言攻击挑衅的人,本质上是想获得一种权力感、掌控感。他们并不是真心想交流,有时候就是想气一气对方,甚至都不一定信奉自己所造谣的东西。
成年人的世界太需要分寸感和同理心了,而很多人却没有,甚至一度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装疯卖傻地刻意隐藏。
而纵观如今发展迅猛的视频网站和短视频APP及社交软件,很多网友的评论其实在很大心理上都是基于此目的,虽然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们内心深处就是这样的目的,只是以为自己就是随便说说,反正不用负责。
但是很多时候,看到和听到的往往并不是真的,但是对当事人造成的心理和身体的伤害却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