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一种生活态度——《蔡澜说美食:学会浅尝二字》

我一直认为,人只要还有食欲,就还有活着的真实感,就不至于太糟糕。

吃很平凡,但任何人都离不开吃,除了维持生命的必须,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蔡澜说美食时,教我们要学会“浅尝”二字。

中医上讲,吃饭就是拿自己的元气去化食物的谷气。人这一生中吃的饭是有定数的,不是说外面的食物有限,而是说人体一生中化食物的元气是有限的。

当我们吃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时,就会损伤我们的元气,会导致生命之力下降。

对于“浅尝”二字,我的理解是,要适可而止,不可过量;可以在合理范围内释放自身的欲望,同时也要珍惜每一次美食。

这本书很治愈也很有趣,我们都是在人间疲于奔命的普通人,那味人间烟火气最能抚慰人心。


每个人都可以是美食家

说到吃饭和美食,有一个人那必须是要提出来说一说的——北宋第一美食家苏轼。

苏轼一生坎坷,可他贬到哪,吃到哪,让世人忽视了发生在他身上的苦难,而爱上了他的达官。

即使条件艰苦,也能苦中作乐。好好吃饭,认真生活。

蔡先生说:“当今好的东西少了,我们就少吃一点。吃不饱的菜,最妙”。

豆子一颗一颗的吃,爱惜每一粒的滋味,去感受,去珍惜人生中的一切细节。

现在的人都很忙碌,只能靠快餐店解决或者靠外卖果腹。

早起一个小时,给自己煮碗面,或者下班之后买点自己爱吃的食材,做个简餐。

其实好好吃一餐饭,照顾好自己的胃,并不难。

美食是讲究时机的

我发现只有小孩才会挑食,成人很少挑食。

因为成人根本不会把钱花在自己不喜欢的食物上,孩子却没得选。

而我们成人还会常常责备孩子挑食,这是不公平的。

孩子的世界是相对单纯的,味蕾也是很单一的,所以孩子对新鲜味道是很难接受的。

而我们成人却能吃百味,味蕾的接受程度也很高。随着我们不断丰富的阅历,口味也会变,对食物的包容性也就更高。

一个朋友碰不得一点折耳根,后来工作原因去了贵阳常住。现在是没有折耳根,吃饭都不香。

我们全家人都不吃肥肉,丁点都不沾。有一年我们旅游去了韶山,毛主席故居。后来在毛氏饭店,品尝了毛主席最爱吃的红烧肉,大家都忍不住大朵快颐。

后来还和厨师讨教做法。得幸于家人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家的餐桌上,从此多了一道毛氏红烧肉。

蔡澜说:“试过了,你才有资格说喜欢或者不喜欢,从来不碰,就是无知”。

美食是这样,人生更是如此。

世界就是一个大型游乐场,你觉得好玩,就会乐此不疲;你要是不敢去尝试,困在方寸间,就只能坐井观天。

人生就是吃吃喝喝

蔡澜说:“我大半生一直研究人生的意义,答案还是吃吃喝喝”。

一日三餐,组成了我们的生活,没有不去认真对待的道理。

人生有味,食之八九。

懂得吃的人,更会生活,更容易得到快乐。人生的喜怒哀乐,正如食物中的的甜酸苦辣。

当食物与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吃就不单单只是为了吃。

在《饮食男女》中,通过吃表达的是两辈人的亲情、爱情、友情,对父亲的祝福。

在《深夜食堂》里,一出出充满人情味的故事被娓娓道来,人生百味,尽在这四方食堂间。

在《南极料理人》里,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寒地,吃是考察队成员枯燥生活的最大乐趣。

除了温饱,很多时候,我们是为爱而吃。

我们为所爱之人,洗手调羹汤,与相爱的人,一起感受美食带来的欢愉。

我们为了祝福而吃,为了祈愿美好的生活而吃。人生中重要的时刻,都与食物息息相关。

人生的意义无非就是吃吃喝喝。

新的一年,请一定要好好吃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