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庄稼一路放歌
——读农民诗人崔显实《打杵上的村庄》
《打杵上的村庄》
能够写诗的农民不是一般的农民,能够写诗的农民是富有才华有知识有水平的农民。感谢网络,让我通过翻阅博客认识了农民诗人崔显实。显然,农民能够玩博客,在很多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农民手里播撒着种子,他们心里的种子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生长在恩施崔坝的农民崔显实,与我老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我家海拔比他家海拔高,桃花盛开的时间比我老家稍早些。他是70后,我是80后,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他却就像一位邻家大哥一样亲切,让人倍感温暖。身在他乡的我,能读到这位邻家大哥的诗,更像是在回味老家的一草一木,又像与老家的左邻右舍对话、唱山歌、开玩笑。
《打杵上的村庄》这本集子共收集了诗人耕作这片沃土时,产生灵感抒写的100余首诗,村庄里的一切事务仿佛都是他目光中的情人或是身体里的血液。诗人用灵魂歌唱自己的村庄,他把自己当作离不开村庄土壤的庄稼,庄稼上的花朵就是一首诗,庄稼的果实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日子。这本集子的名字充满乡土气息,朴实无华而又令人回味。土家农民生长在大山深处,祖祖辈辈就是靠着打杵、背篓,奔走在田间地头,把田里的庄稼一株株地从幼苗呵护成饱满的粮食,然后靠这些粮食把家里的孩子喂得健康精壮而富有朝气。
下面,让我们放下凡尘琐事,来读读这位邻家大哥的诗集吧!
写村庄的景,春夏秋冬均有描绘,而这其中写雪景最富意境。《初雪》,“雪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季节的冷暖/生命的轮回……雪中躬身劳作的是家中的兄长/他们背负天空面对大地/与庄稼距离很近/与风花雪月很远……雪中风雨兼程的是离家的弟弟/他们背井离乡独闯异乡/与风风雨雨很近/与灯红酒绿很远”诗人通过兄长和弟弟两位在雪中奔波的男子汉的命运,反映了农民与农民工这两个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的艰辛,雪并非诗人眼中的天使,也不是抱怨的对象,雪是生命运行过程中某种遭遇或者象征某种使命,与庄稼很近的兄长与风花雪月很远,显然农民兄长们因为忙着农活无暇顾及爱情,他们过的都是实实在在、朴实无华的日子;与风风雨雨很近离灯红酒绿很远的弟弟,让人联想到那些农民工日夜在工厂来回奔波的情景,他们有很少的休息时间,微薄的收入让他们无暇顾及更多美好的生活,读来让人有些酸酸的感觉,诗人同情之心俨然诉诸笔端,读者也定然会产生同感。《雪意》,“雪中的大地/就是父亲摊开的手掌/生命线智慧线爱情线/一条条叮咚的山泉/坚韧地扎向/生命的动脉——清江……我心仪已久的雪/缤纷着季节/邻家妹娃的山歌/飘过山岗/我浮躁的心/静如群山”,诗人用形象的比喻和联想,把自己和父亲、邻家妹娃、清江联系起来,进而把自己和自己的民族联系起来,这个伟大的山地民族的土家人在雪来时的心境,也许就是诗人所描绘的心境吧!雪中的大地和父亲的手掌,这个意境是非常值得深味地,因为农民父亲的手经历的风吹雨打,是与这里的山山水水紧密相连的;邻家妹妹的山歌使土家汉子心仪的对象找到了依托,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土家儿女相亲相爱的画面。
诗人笔下的年也相当有味道的,“香味扑鼻的年肉/回味悠长的年俗/团团拥簇这个圆圆的桌/沼气蓝色的语言煮沸家的味道/竹筷纤细的舞步交叉爱的意境/大碗的酒喝出土家人的豪气/羞涩的红晕飞上了/门楣上的春联……挂在檐口/锃锃发亮的农具/一轮轮耀眼的月亮/照亮我灵魂深处的家园”,诗人在《过年》中把土家人一起吃团年饭的场面十分喜庆,但是快乐的背后却不忘辛勤耕耘的付出,因此诗人在欢快之余,亮出了农具作为农民战斗的武器,告诉我们不要忘了要过上好光景,就必须时刻记得劳动才是幸福的基础。这首诗中,年肉、竹筷、春联这三个实物构成的画面,在土家人眼里十分熟悉又亲切,而沼气这个新生事物虽然已不陌生,但是能在农村燃出蓝色火焰,就不难看出农民日子越来越好;而大碗喝酒的场面,会让人联想到李白的《将进酒》相似的场面,农民大多劳动后都会小酌以解疲劳,而土家人骨子里的豪爽颇似李白的诗性。劳动是农民诗人撇不开的话题,即便是过年,他们心底仍然惦记着来年好收成,为新年的劳动做好准备,而劳动就是他们喜怒哀乐最好的记录本。在《八月的乡村里》,“劳动,是这些山地民族/最好的健身方式/五谷杂粮喂胖的乡村/山泉溪流滋养的乡村……在歌声中收获/在劳动中芳香”,农民辛勤付出,当劳动结出果实获得丰收,幸福快乐的表情就情不自禁。
写村庄的物,庄稼毫无疑问是第一位的,《五月,我们看望麦子》,“麦子很乖很不安分 等待/我们亲爱的痛打/麦子笑着 跳起来和我们亲吻/我们笑着 汗水晶莹地滴”,这显然描绘的是诗人和乡亲们收割麦子时亲切的画面,麦子很乖,对麦子痛打,麦子跳起来,这一连串的麦子做出的动作是诗人及其农民兄弟快乐心境的表达,是丰收的喜悦,是劳动的成果。《油菜地里的男人》,“油菜花中的男人/不是去沾花惹草/年近不惑的他/前所未有的灵性/生活就像田里的猪草/在背篓里挤成一座小山/不论是面向朝阳还是背着夕阳/都是朝着家的方向”,即便是在花丛中,男人仍然很勤奋朴实本分,这便是农民的本真,从早到晚的忙活,支撑他们的最大动力是家。《火塘》,“没有北方炕的/富态,三五条山石/牵手成方正的脊梁/三尺见方的肚腩/燃烧起山的精灵/语言,噼噼剥剥/四周厚实的木椅/拉呱起家常”,土家人家户人家都有火塘,可以取暖、烧水煮饭、烘腊肉,天冷了,男女老少就围坐在火塘周边,烤火、聊家常,挺温馨的画面。《蒲公英》,“一次次追问理由/就像春风追问树叶/就像萤火追问黑夜/就像雁阵追问秋风/就像雪花追问河流……海角不是海角/天涯就是天涯/沉默的原野一朵黄黄的小花”,这首诗似乎在表达诗人的某种心境,部分运用了意象诗技巧,蒲公英追问的理由是什么?绝不仅仅是春风、萤火虫、雁阵追问的对象,那只是加宽意象广延度,提醒读者的一种展现;“海角不是海角/天涯就是天涯”也给读者留出很大想象的空间。诗人沙里途在其创作谈《论意象》中写道:“意象诗是深含着理智与情感的。埋得越深,力量与力度越大。情感是个体情绪,理智是社会意义。意象诗拒绝小情调。意象诗只有呈现,没有描绘。意象诗只呈现技巧,绝不呈现主题。主题有审美主体——即读者来完成。”
《 装犁头的叔》,“你是深谙土地的心思和命门/犁堂的深浅/腰身的长短/山水的不同/你是读懂了牛的压力和艰辛/榫头的位置/铧犁的地方/纤绳的长短”,每个行业都有属于它专门的人才,装犁头也是一门技巧,诗人不仅仅展示了叔装犁的工艺,还传递了人畜之间的感情。《牛》,“只知埋头干活 /不知抬头看路 /常常被人耻笑 /被人当作傻冒/想想也是该走的近路不走/能偷奸耍滑时却老实巴交 /丝毫不能改变你的犟脾气 /做就做个真实的自己”;《鼠》,“名声不好/毫不影响在十二生肖中坐首席/老鼠上街/招摇过市/见的怪多了也就不奇怪了……”两种常见动物赋予个性的描绘,表面是写动物其实是在写人,一个脚踏实地一个臭名昭著,十二生肖的头两名为何差距如此大,显然与其个性是离不开的,这正如现实中的人一样。
诗人虽然灌注了大量精力写村庄上的景物,但是村庄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村庄是离不开它周围的环境和民族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走出村庄的所见所闻,他对故乡的风土人情充满眷恋和热爱。写家乡的茶,包括贡茶、恩施玉露、宜红茶、容美茶、富硒绿茶,饱含文化气息和健康向导;三月去女儿会的故乡,有桃花春风相伴,正是撩人心绪的时刻,诗人也好不掩饰自己的激动;写中国红,从烛光到嘉兴南湖游船上的宣言,再到五星红旗飘扬中不断强大的祖国,心潮澎湃;在异乡看到故乡的板栗,唤起对故乡的思念,对家乡产业结构调整的歌颂。作为长期坚守村庄的农民,诗人亲眼目睹了家乡变化的过程,由于外出打工的人多了,村庄的荒废让诗人向身在异地的老乡兄弟们发出悲恸的呼唤“回来吧,兄弟/田野脱下了生动的外衣/牛肯不完泛滥的野草/布谷催不动老人锈钝的刀刃/蚯蚓死了,死光了……回来吧,兄弟/生活不是不需要金钱/腾飞的城市更需要我们的/粮食稻草汗水沉默和无言……”
我不想过多去猜测诗人为什么不选择生活在城市,凭借他所拥有的才华,谋一份轻松的办公室文职完全不成问题。也许是因为他想用自己的歌唱安抚荒芜的村庄和村民,也许是他想过“归园田居”和桃花源一样的日子,但更多的也许是城市并不能让他找到村庄给他的那份心境,尽管《跑麻木的日子》“把风做成衣裳/头发飘成旗帜/跑,就是那些日子的节奏/三个轮子托起了生活……我是别人的风景/别人也是我的风景”,但是《让小康诗意的栖居》“110万张毛票堆成的山/难道只是拦在农民工面前的虎吗/它更像一座坟墓/埋葬着沦陷的道德……可现实的浮云就像雾霾/屏敝了一切美好……就连血与汗应该换来的/一张张劳动果实/有时也不能在秋天回家……让我们在肥沃的心田/播种播种下真善美/薅除荒芜的野草”,诗人对于城市的残酷现实感到同情,就像《邂逅一片蛙鸣》“没想到,真的没想到/在这急剧长大长胖的恩施城/能与你/水淋淋的邂逅……挖山为城的战争中/蛙,乡村小小的蛙/你栖居何处……你会沿路返回/去和禾苗/脚踏实地的恋爱/门当户对的嫁娶”。
在诗人眼里,村庄是他的归宿,也是他长出翅膀的基因,因此他不艳羡外面的世界有多华丽,他只在乎这里的景物风情,即便“村庄颤颤悠悠”,“去时青丝飞扬”、“回时帽蓬白雪”(笔者联想到李白“朝如青丝暮成雪”的诗句),但“村庄不老的心”“跳动打杵上”,就这样劳动下去也是一种快乐,有了劳动,村庄才能充满活力。诗人是个精壮的汉子,是村庄一颗跳跃的灵魂,他没有外出务工更多是为了坚守农民的本真。这让我们看到中国新农村的另一番图景,他所在的村庄不是荒芜的空村,也没有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孤独,因为有崔显实这样的诗人,中国的村庄会无比幸福。
长期生活在农村的诗人崔显实,有土家汉子大山般的粗犷,也有清江那样婉转清澈的柔情,他有高到中国作协会员的文朋笔友,也有开着保时捷去他吊脚楼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的好兄弟。作为一个诗人,精神粮食是他至高无上的追求,金钱也许可以给他带来很多物质上的充实,但是造物主给人类此就不会给人类彼,有人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有人富得流油而精神却无处安放。崔显实这位农民诗人值得尊敬和结交,走近他和他所在村庄的深处,我们应该从阅读他《打杵上的村庄》开始。
————成稿于2017年3月25日
一起来品味一首农民诗人崔显实诗集里完整的诗:
庄稼与诗歌
常常写下一些文字
遮掩不了身上的泥土味和草根气息
身份时常在农民后加上一个“工”字
也没有工了我的一亩三分地
春天种子带我走进土地
播下温饱时也播下希翼
秋天我把丰收娶回家门
品尝收获时也品尝感恩
夏天的青纱帐中捋一捋思绪
冬天的风雪中写下一些诗句
庄稼是我写下的一垄垄诗歌
诗歌是我种下的一行行庄稼
生活因有庄稼而多姿多彩
诗歌随季节一起变化风云
唯一不变的是我的心
在庄稼与诗歌中稔熟
气和心平
注:文中除崔显实本人提供图片外,部分插图源自网络。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指尖上的花海”(微信号:gr-yuanc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