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只上过5年学的福建山村女孩,30岁开始学画画的北漂打工妹,到化身为知名艺术家的路究竟有多远?
汪化用她的人生逆袭证明: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半生漂泊不定,唯艺术是生命里的光
汪化,1981年出生在福建南平浦城县一个小山村,只上到小学5年级,汪化就因读不进去书而退学。
16岁,她开始辗转全国各地打工谋生,在换了许多工作后,汪化一度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回到农村家中,她更是感到无所适从,觉得“找不到生命的出口”。父母的逼婚也令汪化烦闷,她能理解老人的心情,却坚持认为,“感情是讲究缘分的,婚姻大事总不能急于求成,抓个人就嫁啊。”
直到有一天,汪化在地摊上看到《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一时心血来潮,汪化对着书上那个摩登女子的照片便画起来。“照片上那女孩很清新优雅,就像电影《罗马假日》的女主角。可我怎么觉得自己画得比照片本身还要美?那种自由落笔的酣畅感,更是从未有过的。”而且画画时,原本在她眼中有些灰暗的世界,仿佛都变得熠熠生辉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就这样,已经30岁的汪化开始用画笔勾勒一个黑白的线条世界,宣泄内心的压抑。
渐渐地,她感觉到了画画的妙处——原来可以用画笔直接快速地表达自己的内心,这种快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2001年,汪化独自来到上海。在某公司办的一个艺术展厅里,她一待就是几个小时。而这类似神经质的热情,让汪化得到了在这家艺术馆上班的机会!
汪化说,其实她一开始根本不知道艺术是什么,是同事告诉她:“艺术没有边界。只要坚持画自己所想,做到极致就行。”
此后,她开始尝试创作长卷画。汪化绘画用的笔芯是5毛钱一支的油性笔,0.5毫米细。每天下班后,她都会把15米长的画纸铺在艺术馆走廊上,趴在地上埋头作画。看着一朵花、一阵风、一片海在自己笔下倾泻而出,汪化能感到一股难以言说的欣喜和满足。
倾世才华终被认可,获法国纪录片大奖
2012年,汪化来到北京。她经常去逛中央美术学院,为了维持北漂生活,汪化找到中央美院的食堂经理说:“我想找份工作,只要包吃包住,不要薪水也可以,我只想留在这里。”因为之前有做服务生的经验,经理留下了她。但她却说自己只能上半天班,因为剩下来的时间要用来画画。经理也同意了,让她负责分菜和清洁,月薪只有1000元。
汪化在美院附近租了简陋的地下室,10平米的房间,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忙完工作,便是属于自已的时间了,擦干净的食堂餐桌,放学后的教室,也成了她可以尽情画画的地方。
每月1000元的工资,除去房租,还要买画笔和纸张,让汪化的生活一直很拮据。但画画总能让她把这些全都抛在脑后,一幅30米长的画,一提笔就要画整整一年。可她就这样画了一幅又一幅……假期不上班时,她能从清晨画到深夜。
汪化还喜欢去旁听学校的专业课程和名家讲座,记起笔记来比谁都认真。“在这里我找到了共鸣,虽然一个人漂泊京城,很艰难,也孤独,但我内心感受最深的还是满足。”
最吸引汪化的,还是央美的图书馆,虽然经文、甲骨文、玛雅文,这些字她一个都不认识,但她喜欢文字的结构和线条。她一边看,一边在本子上练习,每天抄写十几遍。雕塑、哲学、政治、美术方面的书,以及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画册,她都能借助字典看得津津有味。然后再用自己的方法训练视觉,把自己从书本和生活中收集的素材,转换成繁丽的线条画,心手统一地表达出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学生带着汪化去找中央美院的教授袁运生,这位老艺术家盯着她的画看了很久,直到抽完手中的烟才缓缓开口,他说自己教书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独特的学生。
“很有才华,而且这种才华不是靠专业训练能得来的。”
汪化突然就哭了出来,嘴里一直嘟囔着:谢谢,谢谢。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热爱的画画,在别人眼里的随便涂鸦,会得到大师的肯定。
2013年春,中央电视台的张楠听说央美食堂服务员在画画的消息,就找到汪化跟拍了一部纪录片。后来,这部名为《我的生命线》的片子,曾获得了法国阳光纪录片最佳提名奖!张楠说:
这是一个出身低微的打工女孩,用自己对艺术的信念独自对抗全世界的故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打工妹蜕变美女画家
2015年6月,一名学生看见汪化在食堂餐桌上画画,忍不住用手机拍下她的作品,并随手发了一条微博:“央美第一食堂二楼有个美女姐姐服务生,小学毕业,也没上过任何美术班,却画得一手令我这个专业生都汗颜的好画。”
汪化独特的线条画,虽是在中外独树一帜的创新画法,但在其大气雄浑的艺术风格背后,也多少流露出了受“央美派”熏陶的影子,正所谓近水楼台。她懂得用大尺幅,繁复肌理,还有灵动多变的装饰线……看得网友们惊叹不已。短短几天,这条微博就被转发六七万次,汪化也成了走红网络的“央美励志姐”。
随后,就有人表示愿意提供场地,让汪化能有更好的作画环境;有人想帮她办画展,让其作品登上画册。而北京现代艺术馆更要以15万元的高价,收藏她这位“素人画家”的一幅画!汪化的第一反应却是一口回绝。“她说,
我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画自己想画的画,其他的我都不在乎。”
汪化一直很抗拒艺术商业化,尽管她的生活很落魄。几年来,她一直租住在那间不足10平米的地下室里埋头作画。
即便生活如此艰辛,汪化还拒绝办展和卖画的机会,朋友和老乡都说她迂腐,汪化却觉得,比起经济条件的改善,自己更需要艺术观念上的突破。
而早在几年前,因为无法立业,父母就把对她的期望放在成家上面。家人曾为她说过一门亲事,对方是邻村一位颇有财力的赌棍。婚期将至,汪化仓皇逃走,躲去外地打工。
2016年初,父亲生病住院,她才不得不卖出几幅画,将钱悉数拿回家里。事后却又觉得对不起收藏她画作的机构:“我总觉得,那些作品还不够完美。”但一位著名艺术评论家说,汪化的作品充满混沌气息和宗教美学要素,那些线条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像极了人生百态。
2016年4月,北京一家艺术馆终于发掘到汪化这位“极具潜力的素人画家”,让她从食堂钟点工,摇身一变成为签约艺术家。6月,策展人刘亦把汪化的长卷作品拿到798素人艺术群展上,此后公司又为她办了个展。两次作品展共售出大小17幅画作,为汪化带来几十万元收益。她却将其中的20万元,捐给了北京一家艺术基金会。汪化说,中国许多艺术家和美院师生用文化和学识滋养了自己,她也要回馈社会。
如今,已是签约画家的汪化,每天上午10时出现在艺术馆中,伴着咖啡香和轻柔的音乐,创作全世界只有她会的“线条画”。铺纸握笔,一根根线条从笔下倾泻而出,如走路、呼吸般自然,或跌宕起伏,或汹涌澎湃,或平静如水,仿佛朗朗乾坤都在她的笔下。“
画画时,我就是自己的女王,感觉很爽的。”她笑着说。
从食堂打工妹,到光芒闪耀的女艺术家,汪化并没有把自己的人生蝶变归结于天赋,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