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
01
—
本周三,我给同事们做了一次项目管理的培训。
培训中,我阐述了我对项目管理本质的认识与理解:
“先谋后动,想清楚才能掌握主动权。”
“谋”是指在头脑中构思,把模糊的事情想清楚,制定出清晰的计划。
“动”是指付诸实践,通过执行力,把计划落实到位。
“谋”才是第一步,“动”只是第二步。
而且,从管理学的理念来讲,
“第一次的创造”必须都经过”有意识“的设计,
因为,”有意识“的设计才能保证我们做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
也只有方向对了,后续的行动,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才会有意义!
02
—
其实,先谋后动这个理念,
在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就有详细的论述: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Mental/First Creation),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Physical/Second Creation)。
比如,建造一座房子,
在建造之前,须先在脑海中构思每一个细节,
根据这些细节,绘出详尽的设计图纸。
有了设计图纸,然后有施工计划,
这样按部就班,才能完成建筑。
即使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稍有缺失,
弥补起来,也会事半功倍。
项目管理更是如此,
要想项目成功,必须先明确目标,
根据目标来设计“产品”或“服务”,
然后通过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制定出详细的计划,
再按计划朝既定目标奋力前行。
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事先在头脑中构思,再付诸实践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旅行前,你会先想好目的地然后规划最佳路线。
再比如,演讲前先写下草稿并计算好演讲时间,
还比如,去超市购物前先列出购物清单等等。
03
—
而且,我认为,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
相比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要重要得多。
我们做事犹豫不决,没有执行力,
归根到底是因为自己对要做的事情只知道个大概。
如果没有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
大脑一定处于模糊状态,不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这种“模糊”和“未知”,会让人产生焦虑和恐惧感。
如果没彻底“想清楚”,就一头扎了进去,
并且放任随波逐流,那基本都到不了目的地。
而一旦把一个复杂的、模糊的事情,真正想清楚了,
就有了实际的着手点,行动也不会那么艰难。
归结起来还是那句话:目标越清晰,行动就会越坚定!
这就像爱因斯坦说的一样:
“如果给我1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
我会花55分钟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
一旦清楚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