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周,孩子顺利上小学了。作为孩子,这是他们人生的中重点阶段。作为妈妈,我感觉也进入了人生一个新阶段,人生也是一个不但破与立的过程,作为幼儿园孩子妈妈的身份已经结束了,那个角色的使命也完成了,我将挑战新的角色,迎接新的人生阶段的任务,愿无论面对何等境遇,均能坦然自若面对。
画面一
开学前一天,和小b聊天,谈到大b的语文老师说的一句话: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读。这个语文老师还说:其实我也是很有办法进行快乐教育的,只要你们家长跟我交代,你要给我的孩子无条件的关爱,让他快乐成长,我一定会给到他不断的关爱,不断的包容,不断的宽容,一直把他包容到小学六年级毕业,至于他的性格塑造,成绩多少,那就只能顺气自然了。我说老师讲这句话其实很有道理的,读书虽然有时候不是那么轻松,但确实没听说过读书会把人读死的。小b听到这句话后,马上说了一句:只要读死了,那就不用再读书了。因为一个人都不在了,那读书还有什么用呢?那一刻,他的这句话还是击中我的心灵了,孩子虽然童稚之言,确实说出了事物本质,还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人都不在了,还是读什么书呢?培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我希望通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热爱学习,善于总结,能够认同自己,跟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有良好的抗挫折能力。成绩好只是副产品。但愿我们在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中,能够不忘初心。
画面二
中秋假日,应邻居女孩ZY之约,ZY是俩b幼儿园同班同学。没有想到,上了小学之后还跟小b同班,确实是极其难得的缘分。孩子们都去她家里玩了,玩了好久都不肯回来。中午他们还把ZY带回我们家,让她在这里吃饭,还跟我们一起午睡。这一点也可以看出ZY爸妈对人的信任能力。45岁才生这么一个珍珠宝贝,居然肯放着她在我们家里吃饭午休。当然也跟长年累月对这个家庭的保姆和孩子的熟悉有关。我跟她妈妈也交流过好几次。三个孩子都很喜欢跟ZY聊天的,尤其是瓜,平时不怎么说话,但跟ZY,他还是讲了很多话。孩子不喜欢跟大人说话,很多时候是觉得不被大人们理解,因为大人对他们的言行有评判,经常一句话说出来,大人就会以是非黑白去评判,然后就是指导跟命令。但当他觉得自己可以平等自在的表达观点的时候,他就会讲很多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所以,对孩子细致观察,保持一份开放与好奇,真正做到聆听,理解和支持,还是需要不断练习的。饭后,他们跟ZY约好了下午16:00去游泳,孩子们很兴奋,15:30就忙着张罗泳衣帽子准备去游泳了。15:50ZY回家去拿东西,我们三个在门口等他们。等到16:00左右,还没有见到ZY过来,他们就开始焦躁不安了。我让他们去ZY楼下喊一下,他们去喊了几次都没有人回应。16:15他俩个就开始坐不住了,就说我们要自己过去游泳。后来我自己带着他们走路过去,路上,我问大宝从这件事学到了什么,他想了好一会。说一是以后跟人家约定要具体到时间,地点,谁陪同,怎样去;二是要明白ZY只是一个6岁多的孩子,她暂时还没有办法清晰的表达这些内容,但我们要逐项跟她确定;三是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在脑海里过一遍。去游泳是目标,但怎么去,去到做什么,脑海要过一遍。ZY他们一家还是如约而至,孩子们很开心的玩了一个多小时。期间,ZY爸爸教他们游泳,但他还是感概,因为不是自己孩子,不敢太过严格要求,所以教起来会费力许多。
画面三
开学以来,17:30放学,阿姨负责接送,18:00回到家。回到之后,吃水,换衣服,然后打开书包,开始做作业。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俩b顺利结束了开始的两周小学生生活,目前情况看,从个孩子的角度:一是每晚21:30上床的理念已经深刻脑海;二是每天准时上学,不迟到;三是每天回家都能够第一时间做作业;四是对老师还是充满信赖,对同学充满好奇;五是关于学习,关于作业的很多说法及理念他们都比较清晰和明确。从大人的角度:一是我们深知第一天,第一周的重要性,入学前一天跟老师进行详细的沟通,入学第一天全程陪伴,参与整个开学过程。第一周推掉所有的应酬,晚上逐项作业过一遍,跟老师充分沟通,每天跟孩子聊天,了解学校老师和孩子的片段;二是准备了所有该准备的物资物品,包括文具,书本,书桌,学习app和班费等,这是为人父母该尽的义务;三是认识到教育是一个专业,学习有规律可循,还是需要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没有学习的父母就不如把孩子交给老师或者让孩子自由的发展。但这个学习需要消耗时间和精力,属于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就需要在每天的作息中安排出适当的时间来做好这件事。
新生活,新的开始,与孩子一起,且以积极乐观,坚定坦然跃入未知,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