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目录
引 子
因本人闲来无事,前些时日,于友人嬉戏时,借于一本趣书,看后深感有些意思。
其书名曰《石猿记》。
初看,似乎于那曹雪芹,红楼之《石头记》有借题之嫌,翻看后,却知不然。再看开卷内容,又似乎于那吴承恩老夫子之《西游记》有染,细看之,却大相不同。有趣者,却是于那《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大关联,这在卷首处,即可见。
因此,再看作者何人,名曰:闲人张。
可见,并非实名。
“闲人”者,也可谓“贤人”也,但却未必是然。也许作者,正如我辈之闲散无事,作此充实,以此寻趣。而张者,可能作者实姓张,但也不敢枉加判断。
也许,这“闲人”,是作者自谓不是那“坏人”,却也不愿自称“好人”,故而用“闲”字一戏。也可能这“闲人张”,即为“嫌人赃”,也不一定。故而,全书以“神”、“仙”、“佛”、“道”等众,喻言人事。
只是猜测赏玩,无实也。
书中,以几位女性“仙人”为主人公,演绎了一段“高天仙境,情义爱恨”之情感故事,读来富有“人味”。虽然文字功底欠佳,也许近于胡编乱造,但为充“闲”,尚可一看。
只是书中,多有所谓“诗词”,除几首借于诗词乃为真诗词,其余大多不成其为诗词也。只是游戏,不可认真。此实为余之阅读真感,不是戏言。
虽也难免有诸多错漏,尚可一看,以消“闲”也。
为凑热闹,拙思一联,以做笑资。
上联曰:说神仙,借喻人文湖海,话人间奇峰秀岭,峰岭叠峦,胸中从容山川,赛过神仙。心里存佛即是道,神州神迹继无限。
下联曰:讲佛道,假比俗世江河,谈俗尘正山大川,山川起伏,心里自然峰岭,超越佛道。胸中有神应为仙,佛界佛影映有缘。
横批:饭后茶谈。
从前,阅诸大家之名著,常见有“序”、“楔子”之类,而此书,虽无名之辈所作,无“序”,未免缺了点什么。故,小子大胆,添加了几行愚感,姑且充当“序”也,但又于“序”有别,故,戏称“引子”。因为实在是无聊之时所见,所感,便不敢书于名姓张扬。
唐秃之处,还望校正。
见笑,见笑!
本人生于苏北洪泽湖西岸,生于此,长于此,深深得益于此!洪泽湖,一处美丽神奇之地,不单单有美丽的景色,更有神秘传奇故事。因恋其美景,余曾学诗。其中一首古风,也许与《石猿记》有所关联,特录以鉴。
诗曰:(五言古风《洪泽湖湿地》)
芦丛隐幽雾,苇园净尘垢;
蓬台慰忧心,荷池锦旧楼。
大湖广胸襟,清源拒污寇;
他域阴霾狂,我地风景秀。
乡风随天行,民情依土厚;
鲤游识深浅,鹳居知谋筹。
水翠衬洁莲,泥肥丰玉藕;
鸳鸯悠悠戏,鹅鸭扭扭逗;
云天翔雀鹰,滩涂闲鹞鹫;
轻舸择径行,围网遗魚斗;
采菱靓红女,弄桨笑灰叟;
银帆乘风去,金盘载云收;
大爱广无垠,宏恩播不休;
清湖润心宇,圣境醉千秋!
正是如此奇湖美景,造就了许多神奇之故事。我想,《石猿记》便是如此诞生的。
看吧,定能有所收获……
二OO八年八月二十八日
北京奥运后初见。
接下节《石猿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