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第一天早起5:00跟读,我的进度在第三天,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内容是在上周下班后听完的录音。
要是以前的我,就拿上周的我举例子,我定了五点的闹钟也不会起床,我是要睡满8个小时的人,因为加入到白饭,饭饭和敏杰的学习小组,让我早上爬了起来,虽然听课后我困得不行,又回去补了一小时的觉,不过这也是一种改变,第一天的调整,明天继续我会做得更好。
这里再一次意识到财富自由的重要性,我明明知道共读>睡觉,如果我能力更强,少出卖自己的时间,或者提高单位时间价值,那样我有更多时间来学习思考。
这个活动刚出的时候,我为什么没有报名,因为我觉得我起不来,看看百万的课就知道了,而且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跟上,好好学习的共读还没听完课扔在了那里。
有太多的失败经验,这些失败的记忆,这些固定资产,这些存量让我纠结。
还有当时,我晚上想要做好反思日记,我知道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行动。我知道要做的少,得到的多,所以时间精力想花在输出上。
不能放弃,不能放弃,不能放弃。要不永远是小格局,神经电流老是漏电。
二、课程反思
1.主动阅读的四大问
1.讲了什么?
2.怎么讲的?
3.讲的对不对
4.跟我有什么关系?
老大提到积极主动阅读后要回答的四个问题,那这四问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这四个问可用于各种沟通中,领导之前指出过我不够敏感,她口中的敏感是事情发生了,她跟我说完什么事情我都会一脸懵逼。
我的不敏感,是因为我不知道领导说的话跟我有什么关系?知识和自己已有知识没有产生链接,我没有进入长时记忆,当做耳边风,听听就算了。
看书也一样,因为自己的被动,书里说着别人的故事好像跟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2.属性阅读
属性阅读的方法,想到了大四考研那时候为了啃下来晦涩难懂的《公共政策学》,不让自己在读书时溜号,我想到了小学语文老师教的方法:读完每段后给段落概括大意,考研英语阅读理解也经常考文章的行文逻辑,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
概念词语→语法句子→段落→文章。还记得阳志平老师说的语言和逻辑分开的理论吗?我想要深刻的理解力,我的思路是先搞定概念库。在共读中眼中尽是关键词,特别是没有接触过的词汇,这些都是卡点是知识阻塞,让新的概念成为阅读时的触发器。
3.理解力
什么是理解力?我在每天公众号的留言中是否有老大的原话来解释呢?还是想当然的“不就是什么什么”,在自己的小格局,在自己的楼层呆着呢。
三、下一步行动:
1.看下老大的打卡模式,在微博早起打卡,培养自己的秩序感,对别人形成一种势能感。(完成,放到搜狗的快捷键)
2.调整7月的计划,晚上的时间要怎么弄呢?(已经调整了)
3.规则:要一边跟读,一边记录笔记,联系生活实际想到的点,形成自己的共读小系统
4.预习课程,形成自己的笔记与老大的思维导图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