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1) 带奶奶去医院
周瑆和赵娟娟动员了几天,奶奶才同意去银川医院住院。
去银川市,必须到下马关才能乘坐去银川的大巴车。从周家湾到下马关,唯一的交通工具除了自行车,自行车只能乘坐两个人,今天是三个人去银川,自行车是不行的,想借一辆自行车,非常的难。
第一,周家湾只有周瑆家有一辆自行车,别人都没有。有些人多年都没有自行车,到了二零一二年,孩子们学周瑆也出去揽工,经济宽裕了,从没有自行车一下过度到有摩托车。
第二,邻村里极个别人有自行车。再说了周瑆这次走银川,一时半会儿也不回来,有人愿意借,也不好意思用。
馿拉车三个人完全可以坐到下马关,但也不现实。第一,赶不上时间,路面不平,六十多里路。第二,到了下马关,馿车怎么返回家呢,就说有人愿意花时间替周瑆赶回去。也不好意思难为人家,古人云:“马有传缰之病,人有旦夕祸福。”谁也没有办法预料一天中之变化。
只有坐肖海云的手扶拖拉机最合适。出外面的人都指望乘坐这台手扶拖拉机,所以乘坐这台手扶拖拉机的人很多,青年人坐在一起挤挤压压、多挤也都能坚持,老年人很难忍受,尤其,有病的老人。老年人除非有特殊情况出外,一般情况下都不愿意受这份罪。今天,周瑆的奶奶得受这份罪!
如今,自从有了肖海云的手扶拖拉机,交通条件大转变。沿途几个村里的人,无论赶集,还是去省城,去医院,或者去其他地方,方便多了。以前,这一带的人有了病发愁:有钱的人发愁交通不便,没钱人也发愁。第一,没有钱。第二,也是交通不。有病人推托几天看医生,就会耽误治病的最佳时间,村里有很多人就这样命归黄泉,其实,那些亡者年龄并不大,就这样被耽误了,少活多少年!
人们去下马关必须到村部,才乘坐肖海云的手扶拖拉机,村部是全村的中心,一般情况下肖海云的手扶拖拉机都 在那里等乘客,不去某一个自然村,更不用说到每家每户,这样也不现实。
头天下午,周瑆专门去肖海云家商量,请肖海云明天早晨把手扶拖拉机开到周家湾门坡下,给他多开车费钱。肖海云是个实实在在的人,服务态度好,受到乘客的好评!听说有病人要乘车,就没有推迟,一口答应,没有多收车费。
第二天,十一点钟,在下马关就乘坐上了去银川的大巴车。下午四点住进了医院。
陆军第五医院位于宁夏附属医院东南,两院相距两个公交站台。在老百姓的口碑中,五院省钱。所以,奶奶就住进五医院!为了让奶奶病痊,医生怎么说,周瑆言听计从,住院一个月,医疗费刚好用完了周瑆所有的积蓄,奶奶健康的出了医院!
奶奶夸奖周瑆孝敬,又同情他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用来盖房子,结果,给她治病花光了,歉意的说:“孙子,奶奶对不住你,奶奶希望早得重孙子。”
周瑆安慰奶奶说:“您老人家的病痊愈了,比什么都好!我生儿子了,还要您老人家带呢!”
“我高兴给你带孩子”奶奶笑着的说。
在医院里,周瑆白天还有空出去转悠,晚上,打地铺睡在医院的走廊里!每顿饭只买一份,奶奶吃过一部分,剩下的饭,就是周瑆的一顿饭。他白天抽时间出医院去转悠,不是瞎转悠,而是碰碰运气。只要有想法就有希望。
有一天,遇着了个好心人,姓赵叫赵志明,志明是信息部的负责人。两个人聊了一会儿,他说了自己的想法,志明答应介绍他到信息部上班。决定第二天下午,一点钟在附属医院门口相遇,去信息部做相关手续。
他吿别了赵哥,向医院赶去,按时照顾奶奶。一路上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在心里默默祷告,老天爷助周瑆一臂之力,能被去信息部,谢谢老天爷!
第二天,两点半两个人到了信息部。
主管看周瑆还是个孩子,就说:“小朋友,跑业务很辛苦,你小小年纪不去读书,为什么要找工作干呢?”
周瑆讲了他在石油测量队工作一年,特别辛苦。又去石嘴山化工厂工作一年,比较危险。又讲了家乡的困难以及他的想法,现在奶奶又在医院治病,只要奶奶出院自己就来信息部报道,等化工厂规定的假期满,还能在信息部干一个月的活计,这个月的工资留给奶奶在华西村够开支两个月。信息部主管知道了他的情况,同情、并表扬了他,同意他改天来上班!
奶奶住院到做完出院手续刚好一个月,他和赵娟娟把奶奶接到华西村,住进帐篷里。奶奶是做饭的能手,这里和周家湾一样都是用柴火做饭,是难不住奶奶的。他委托她帮嫂子看完商店,有空就来照顾奶奶,晚上陪奶奶住。
周瑆去银川老城信息部报到。信息部领导人对周瑆很照顾,知道十七岁的少年有雄心壮志,还有两年的工作经历,就给他分了两块工作范围,一块是老城北,一块是老城南,两块加起来十二平方公里。刚刚开始业务不熟悉,他几乎没有吃饭的时间,一月下来,工作量达标,并且,超额完成百分之二十。这一月工资一千二百元人民币。
周末,周瑆乘坐了去大武口的便车,到华西村看望奶奶,并且把一千二百元工资全给奶奶,奶奶不忍心,又给他返回了二百元。
周瑆觉的在信息部工作比较安全,就辞了化工厂的工作,钱书记不让他辞工作,他告诉他在信息部的待遇好,那里上班不危险,他还要照顾奶奶,还要盖房子。在化工厂上班,就没有这些优越条件!钱书记同情他,并且答应时刻欢迎他来工厂上班。赵娟娟继续在厂里上班,接替周瑆的职务。
周瑆在信息部上第二个月的班就比前一个月业务熟练了许多,也有吃饭时间和午休时间,每周末,也能去华西村看望奶奶。很快又上了五个月的班,工资总额六千元,够封房顶和室内装修开支。
六个月,他都超额完成任务,按超额完成任务的规定,每月超额完成百分之二十的任务,允许休息五天,六个月超额完成任务,是六个百分之二十,允许休息一个月,他利用这个休息时间,找来前年给他砌墙的张师傅,继续上房顶,做该做的盖房子的必须工作,张师傅答应一周以后来。
周瑆正好利用这个时间,把房子里面的沙子运出来。这些沙子是沙尘暴卷进去的,一年时间填满了房子的整个空间,周瑆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把这些沙子清除完。盖房子时他顶一个小工子,奶奶给工人做饭,三天时间就竣工,他和奶奶节省了九十元。
还有二十天假,在这二十天里,周瑆把房子该需要处理的地方都建设好,水、电的设备全装好,让房子干好,住人的时候在通电、通水。他陪奶奶住满了假,给奶奶买来米、面、香油、调料。每天吃的蔬菜、水果,奶奶自己能买,走一百米就是胡家的菜店。奶奶当年在下马关当过营业员,那是在一九五零年至一九五四年的事,给冯树清站部子。在这方面他放心奶奶,奶奶有能力自理!
冯树清是奶奶的妈妈,是冯赞寿的大女儿。冯赞寿是地方上的管事人,五十岁还没有儿子,老伴儿已经没有生育能力,冯赞寿也只好作罢!冯树清给她妈妈做好思想工作,给冯赞寿老爹介绍二房妻子,这个二房妻子给冯赞寿又生了五个儿子。头房生五个女儿,两房生了十个孩子。
所以奶奶遗传了她妈妈的基因,是个有能力的人。
周瑆十五岁出门创业,有能力、有计划,与基因遗传有关系!
周瑆把奶奶安排好,又去信息部上班。每天忙完工作,天黑就休息,每周末都去华西村,看望奶奶,照顾奶奶。到九月重阳那天,正好是周末,周瑆回到华西村,奶奶提议搬进新房子里住。
周瑆不解地说:“房子干好了吗?”
奶奶肯定地说:“都两个月了,完全可以住。”
周瑆这才回忆还真够两个月,完全可以搬进去了。于是他和奶奶,就把帐篷里的生活用品,搬进新房里,又买了一张双人床。买电磁炉等电用具。同时接通交流电、自来水。当天下午就享受现代新型电磁炉。
奶奶高兴地说:“奶奶用了多半辈子柴火灶,烟熏火燎,把眼睛都熏坏了,今天,能用上现代化的灶具,托共产党、政府的福,托我孙子的福!奶奶得瑆宝的济了!”
周瑆在华西村建的新房子,今天,总算是住进去了,新家此刻只有奶奶和他,一老一少,两个人高兴,真高兴,高兴的没有恰当的形容词来描述!论理说,早该用上电磁炉了,因为,其他地方都用煤气灶。但是,周家湾里人没有用着电磁炉。第一,经济基础差,又没有想象力。第二,人们的思想落后,没有人出去看看其他地方人是怎么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
冯士龙讲南国风光无限,有人不信。如今,出去的青年人多了,说一些先进的东西,家里的人也相信。通过国家给把电通到周家湾,大家思想飞跃,特别是周瑆第一次回家,有很多青年人,都和家里人谈理想。志荣多次跟家里人交流,家长已经有了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