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赵自力
写了很多年的字,也发表了不少的文,总有好心的读者问我,是大学什么系毕业的。
每当这时,我就格外羞赧,感到难堪,我什么大学都不是,甚至连高中也未读过。
于是,一直羡慕那些读过大学的人,感觉他们跟自己就是不一样。
01
我是1990年读的初中,在红安县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读完的,那时的世界很小,就认为只要好好读,考上了红安一中就会在村里格外有出息。
初中一年级我是最卖力的,拼了命似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各门功课钧在班级前列。特别是英语,我几乎每次考试都是满分。其实,我根本就没底子,源于对英语的极大兴趣,没想到学一门外语是多么有意思的事。加上当时的英文老师极富感染力,每堂课都被她上得激情四射,我们都像着了迷似的学英语。直到现在我仍感到无比幸运,在最好的年代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初中二年级也还好,名次也一直保持着,真正竞争激烈的是到了初三。我最担心的两科是劳动技术和生理卫生,不知道天杀的谁决定把这两科纳入中考成绩。我对这两科一直不感冒,劳动技术多少还懂点,但生理卫生我真的不行,加上老师是一个老头,根本就不讲,只是让我们看,选择性地背。
就这样,初三一开始我就出现了短板,无论其它科成绩再好,有了一块短板就等于零了,何况我有两块。我起初也不重视,心想又不是大科,没什么大不了的,直到快要中考了,我才着急起来,临时抱佛脚罢了。
那年中考,在试卷上我有史以来看到了一株棉花,然后填棉花的各个部位,然后是怎样给棉花整枝。那道题给了我无比的嘲笑,因为书上没有,老师也没讲,我只好空着,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中考成绩出来,我几个大科都接近满分,尤其是英语我考了97分,满分是100分。可是,我还是没考上红安一中,我知道原因,就是那棵棉花一样的小科。
02
初中毕业,我还不到十六岁,不知道距离重点高中差几分的成绩,该怎么办。那时实在没想法,因为眼界不开阔,心想父母怎么安排就怎么办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一定要读书。
父母和本家叔叔商量后,一致决定让我读麻城师范学校,我也无怨言,尽管我当时还不知道师范毕业是做什么的。
经历过面试,交了巨额的委培费,暑假的某一天,我收到了麻城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从此,我的人生再无高考了。
我后来试着想了很多次,如果自己能有点想法,去初中复读一年,或者就上本地的普通高中,然后通过高考考上大学,说不定又是另一种人生。只是人生如流水,不能倒流,不能重来,只是猜想罢了。
师范毕业后,我也函授学习,参加了成人高考。一教室的成年学员,抱着一堆资料在那里疯抄,连监考的老师也是睁一只闭一只眼,有的监考老师不是在监考我们,而是监督着巡视员。巡视员一来,监考老师就轻轻咳嗽一声,我们马上心领神会地收敛起来,一本正经地做试卷。这样的成人高考,连中考都不如,一点感觉也没有。
那时我才意识到,人生的高考一旦错过,就永不再来,是无法弥补的缺憾。
03
搬到县城后,我住在红安一中的旁边,像是为了弥补没有参加高考的遗憾,我每天都去校园溜达。
我喜欢看那些匆匆而过的学生,他们青春逼人,英姿勃发,在他们脸上写满了自信和阳光。我常常感慨,多么好的年龄,多么好的机会,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喜欢和他们一起在田径场肆意地奔跑,尽情挥洒着汗水;我喜欢听他们唱歌,那声音充满着青春的气息;我喜欢静静地坐在看他们在球场奔跑,每一个身影都叫青春。我总是努力寻找着,哪个身影像当初的自己。
我更喜欢,在每年的高考,去校门口看看那些拿着塑料袋装着准考证的学子们,在他们自信的脸上,我看到了骄傲的青春。我喜欢看那些在校门外焦急等候的家长们,距离收卷还那么久,而他们早早就在等候着,似乎等得越久,就显得越有诚意。
我有时就在想,如果我也在参加高考,我的父母也一定在校门口等着我呢。我甚至还想,如果我的孩子参加高考,我又该怎样。每位家长的目光,都热切地望着自己的孩子,那是他们的希望。
04
尽管这一生,没有能够参加高考,但我并不后悔,只有遗憾。不同的选择,都有自己的道理。
我曾在高考前,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好的心态比黄金还贵》,得到很多考生的点赞。今天开始高考了,我仍然想告诉考生朋友们,上了高考的战场,你就是赢家。放下思想的包袱,去拥抱自己经常的人生。
世上很多事就是如此,一旦错过,再无机会。比如我的人生,欠一次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