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好像对三情有独钟,孟母得三迁,茅庐得三顾,周瑜得三气,白骨精得三打,商鞅当然也不例外,给孝公上完三次微课,才开始带领秦国走上了变法图强的康庄大道。
商鞅的经历也够传奇,原来在魏国承相公叔痤府里做门客,公叔痤病病重的时候向魏王推荐商鞅为他的继任者,魏王有犹豫,估计从来没听过有商鞅这么一号人吧。公叔痤看魏王不置可否,就说要是不用商鞅,一定得杀了他,这家伙厉害啊,他要是跑到外国为他国所用就对魏国不妙了。后来魏王一走,公叔痤赶紧叫商鞅快逃,商鞅很自信,说痤子啊,你推荐我人家不听,你以为你让人杀我,人家就会听啦?果然后来魏王以为公叔痤病重语无伦次,并没有把商鞅这事放在心上。
这个故事的确精彩,把公叔痤写得貌似忠厚,但仔细品味其实是个两面三刀的家伙,出卖完朋友,又背叛君主,临死还要被商鞅在智商上碾压一番,魏惠王也被写得优柔寡断、傻逼呵呵。独我家大商鞅,玉树临风、潇洒飘逸,最终从容赴秦。
入秦后通过走景监的后门,商鞅开始了自己的微课攻略,估计PPT也没少做,上了两次孝公都不满意,一度还让孝公在听课的时候打瞌睡。这肯定是商鞅的试探,要是孝公对那些老掉牙的先王之道和礼乐治国感兴趣,相信商鞅一定会窜,从商鞅说的:“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话里,是能看出他对所谓的帝王之道和礼乐之法是很不屑的,所以虽然开讲也是试探。正是由于孝公也很不屑的表现,最终才让他拿出了大干货《强秦九论》。这家伙孝公一听到这些就眼冒绿光,并且身不由己地往前凑,最后终于凑出了一段基情千古的君臣佳话。
后面的故事就是嬴政奋六世之余烈而一统天下了,好像秦国由弱为强都要归功于商鞅大哥的变法,事实真是这样吗?
其实从秦献公开始秦国就已经开始了变法,像初租禾其实就是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所以像商鞅的废井田制并不新奇,还有郡县制也是在献公就已经推行。而在献公时代推行变法的是墨家,又是我大墨子一派。
墨家在秦国推行的有户籍制、郡县制、连坐法等改革措施,为什么后来秦国军队那么强大,如果没有墨家,一个没文化的秦国能懂得铬盐氧化这种黑科技?这玩意老美在1950年才发明出来。秦献公时代还废除了人殉制度,代之以陶俑,为啥?墨家兼爱啊。
大家都知道墨家是准军事组织,墨者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秦国军队中的全能干部和严格纪律的执行者。首先拿秦国贵族开刀其实并不是商鞅,墨家善守,每有敌军攻城,贵族子弟是要在高楼上作侦察守候工作的,失候可是要问斩的。
墨子政治理论的核心是“尚同”,他是主张建立一元化中央集权政体的,“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最终秦国能建立起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其实早在献公时代就埋下了伏笔。
所以商鞅的变法的重要性是被夸大了的,秦国底色和基因其实是墨家,商鞅只是捡了个现成的便宜罢了,一个变法能余一百多年的烈最后让大秦无敌,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更多关于墨家强秦的资料请参考何炳棣教授的演讲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