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去接触过《笠翁对韵》,也不知道原来有这么一个古文启蒙的大宝贝!是因为孩子,我们潜伏到了一年级阅读群里,才了解到的!说真的,刚开始,对于古文不爱的我,开始觉得孩子能懂吗?但却出奇地发现,如此朗朗上口,虽然刚开始,于孩子而言有很多的生字,但发现熟悉之后,读起来似乎真有那么一回事!但我也仅仅带在“读”的层面,里面所含的典故、古诗,除了书本仅有的注解外,我一概不懂!所以就总想让Rose多多来讲解,后来看到了Rose带着一年级的宝贝们做绘画练习,又想让孩子跟,但Rose又觉得不合适,自己就在纠结是不是赶紧去学学怎么和孩子讲解啊。结果就硬着头皮去百度,但发现总拿着手机去跟孩子说不好,于是去搜了本注解的书。后来,爸爸接手了,我就有种解脱掉的感觉,我就成了家里,学《笠翁对韵》最差的那个。其实很大的原因应该是对历史、典故的不理解!感觉学起来没有一个关联,看了又忘~~其实也是不用心啦!
但我发现了孩子对里面的理解在平时的生活所看时,会说出里面的句子时,我觉得挺惊讶!例如看到日落时,整个天空的彩云的时候,他会从家里阳台跑来,跟我说:妈妈快看,“雨霁晚霞红”!看到小区的树,冒出新绿牙、新绿,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他本来想说首诗,结果因为最近都在读《笠翁对韵》,他就说出了“密对疏”。这跟之前虽然读得都快能像快板那样背出来是不同的,因为那时候只是读,不明其意!就像我们说的和尚念经!现在虽然像老鼠拉龟那样去做配画,但还是开始了,而且不用我再陪着在一旁画了!我就完全抛掉这个了,因为爸爸每天会跟他一起玩对话互考。因为读书会,促使我又重拾这本书!
今天跟着大家学习,重新去了解了李渔。自己去预习的时候,知道他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擅长古诗文,喜欢垂钓,我一直觉得,他的形象是个非常有才又有趣的人,会把所学灵活运用,同时应该是个非常爱孩子的父亲!去编了这么一本书去带孩子学。从他我联想到了白先勇、林怀民老师,他们在文学的功底已是大家级水准,都致力去用做着让大家用更接地气的方式去了解艺术、舞蹈、文学、戏剧的事情,因为他们我曾经也当过那么一段伪文艺青年。然而,今天听大家去说李渔的时候,知道了更多他的生平,学会了怎么去形容他,东方的莎士比亚!
跟孩子读的时候,“牛女二星”的故事讲过,但“参商两曜斗西东”当时只是说了两颗分别在不同出现地方的星星,却不知道还有一个神话传说的典故:高辛氏有两个儿子,因为兄弟两人不和睦,甚至刀剑相对,于是被父亲让他们各自迁到两个永远互不相见到的地方,所以天上就出现了,参星和商星总是此出彼没的现象。还有就是杜甫有诗文: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和商。
之前一直比较疑惑“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两句感觉,情景是否不相对,结果今天在读书会一问,知道了这个渔翁应该不是指李渔,指的应该是《江雪》中的作者柳宗元,再看会诗歌的内容,就懂了,一个是表达边塞士兵的心境,一个是柳宗元孤独的心境,这个“漫漫朔雪冷渔翁朔雪冷渔翁”原来是我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李渔在悠闲地垂钓看雪景。有意思的学习!对于古文,过去只是死记硬背为了应付考试,现在带着怎么去挖掘故事、诗歌的心态去看这本启蒙,像孩子那样重新学习。今天还跟孩子说,我不是很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又要做功课,希望他能教教我,看来他们父子互考时,我也要做个旁听生,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