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段来自林文采博士的《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
R 阅读原文片段 P48
问:女儿1岁3个月,最近特别黏我。我上洗手间、洗澡、做饭,她都缠着我不放,要我“抱抱”。即使玩玩具正玩得高兴,一旦发现我要抽身 离开,她都会追上来。几乎什么事也不能做。孩子的所有这些需求都应该满足吗?
答:3岁之前,可以满足的尽量满足。不能满足的时候,只能让孩子学习接受。
这么大的孩子还不懂得用花招和心机让妈妈抱抱或者关注,孩子表达的完全是出自天然的需求。一般,1岁以内的孩子只要一发现旁边没有亲人在,他就会哭,而越靠近3岁,他就会变得越独立,越不粘人,但即使是3岁的孩子也不能接受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亲人。
另外,孩子的安全感越足,他越可以接受妈妈走开一下。在妈妈能做到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孩子抱一抱,黏一黏的需求,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I 复述
WHAT
1.作者通过问答方式,告诉读者3岁前尽量满足孩子黏人的要求。
2.作者说明了这种需求是孩子的天然本能,并没有夹杂着长大后才会生出来的花招和小心思。
3.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能够离开亲人的时间会相对变长,但即便是到了3岁也还是不能接受长时间的看不到亲人。
WHY
1.因为人类的孩子的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体外发育才能成熟,而在这个期间孩子的天性就是依赖妈妈,他从这个过程中获得安全感。
2.发育成熟的标志就是孩子开始渐渐的能够独立了,能够和妈妈分离了,安全感越好的孩子,小时候得到充分满足的孩子,越是能够更好的独立存在。
HOW
1.读者提出这个问题,其本意是想问怎么能让孩子不黏人。但是老师的回答是孩子这个期间一定会黏人,请家长接纳孩子这个阶段这种特殊的需求。尽可能的予以满足。
2.孩子需要感觉到妈妈在身边,这样他就能够有安全感,能够安静的去探索自己的世界。那么,基于这个特点,妈妈们可以灵活的开发一些替代物,比如娃娃,有妈妈味道的娃娃。比如,可以传出妈妈声音的智能音箱,智能机器人等等。在妈妈必须离开一会儿的时候,用这些东西来短暂的代替一下。
3.让孩子黏一黏的重要性,必要性已经讲的很透彻了。那么,如果妈妈一定要离开一会儿,而且替代物也没用了的时候。家长,还需要遵守和孩子之间的承诺,在约定的时间出现在孩子面前,让孩子逐渐理解妈妈是会回来的。然后,接纳孩子因为看不到妈妈而哭泣的状况,临时照顾的要温柔的对待孩子。让孩子适应妈妈离开回来,回来离开的这个事实。这样孩子安全感的损失会最小化。
那么,你曾经感到厌烦的黏人的小孩,他们是受本能驱使的,他们只是努力在寻找自己的安全感!
A1:自己的相关经验
儿子小时候,也经历过这个阶段。那个时候他妈妈去哪儿,他都要跟着,真是上厕所要跟着、洗澡要跟着,厨房做饭也要跟着,就是一个小跟屁虫儿。
虽然,妈妈有时候会感到不方便,那会儿还不懂心理营养,不懂安全感的问题,只是出于本能,尽量的陪孩子。
一直到3岁多上幼儿园。别人家的孩子上幼儿园一般都要哭上几天,我家儿子上幼儿园几乎没怎么哭,很顺利的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我想这一定是因为之前的陪伴,让孩子获得了较好的安全感。
A2:以后怎么用
因为每个孩子在0-3岁期间,甚至更大一点儿的时候,都会有黏人的情况发生。
我会通过一对一的互动沟通,通过不断的写文章的方式,把这个常识告诉新手家长们。
帮助他们顺利的度过这个阶段,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让孩子和家长在这个过程中都能获得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