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作为一部老片,有多么经典,自然不必说。IMDB(互联网电影资料库)收录的电影超过200万部,而被160万网友选为的便是《肖申克的救赎》。为什么是这部。
真是应了裴多菲的那首小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自由,成了影史上最受欢迎的主题。我有个假设,人们看文艺作品,往往会不自觉的把自己代入其中,只有感同身受,才会有感动。经久不衰的《肖申克的救赎》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毕竟放在以往一本正经的时代,人们会认为,即使主角安迪杜弗伦是无辜的,越狱也是重罪,更何况他还为典狱长洗钱,还把黑钱据为己有。
抛开这些不谈,安迪确实是一个英雄,一个努力反抗命运的英雄。妻子和别人偷情被抢劫犯所杀,自己反被误判了两个无期徒刑。放在平常人身上,即是人生的结束。而对安迪来说,却是救赎的开始。萧伯纳同志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
安迪的悲剧显然是后者。所谓性格即命运。作为一个银行家,安迪最大的性格特征是偏执。这种不认输的特质使他成为了成功的银行家,追到了漂亮的妻子。然而显而易见的是,他不怎么擅长与人相处。至少对至亲的人来说。妻子的出轨也是可以预期的事情,亦可以说,安迪对于妻子的死有间接性的责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自由这种东西,很玄妙,典型的有的时候不在乎,没有的时候想念。人总是会为了很多事情放弃自由,首要理由便是安全感,抑或是归属感。《圣经·列王记》里提到以色列人为打赢生存战争,主动向上帝请求要有个王来统治他们。上帝耐人寻味的回答,以后不要后悔。
在诸多可以交易的事物中,自由大概是最廉价的。因为大家早已认定,过多的自由反而带来烦恼。选择恐惧早已被证明是一种普遍现象。理由很简单,一个人一天平均要做几十个决定,如果每个决定都要从上百种选择中选一个人,那日子没法过了。当然,没有选择亦是一种痛苦。
但是,有些时候,人自己限制自己的自由要多于外界。惰性和思维惯性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越到后面,越懒于改变,最终被自己困住。
安迪站在自困的反面,于是成为了我们的英雄。监狱,一个绝望的隐喻。生活在一群重刑犯中间,没有刑满释放的可能,日子日复一日,还有恶毒的狱警。安迪的好友瑞德说,肖申克监狱是这样一个地方,一开始你厌恶它,后来你习惯它,到最后你离不开它。这叫做体制化。
电影里在监狱里生活50年的老布,后来出狱,因为适应不了外界的环境,上吊自杀了。诚然我们没有办法超脱于环境,于是我们的美梦都是换个好环境重新开始。而安迪硬是在绝望的监狱里开创了自己的新事业,最后越狱成功。
而对于平常人来说,这样的人只能仰望。然后仍然过自己的生活。指望一部电影能改变什么呢?更何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是我相信,每一次反思都是一次契机。一次次的震动内心,最终会带来改变,让我们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