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欣,全职主妇一枚,正面管教和非暴力沟通践行者。
正文:
两岁左右是小孩自我构建的重要时期,他什么事情都想自己试试,凡事都回应“不要”,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仿佛都在说:“我能”。
他重复自己的名字的次数越来越多,或许他在用这个方式找到自己的定位。一有机会,他就想试试自己可以走多远。
但两岁左右做很多事情还是力不从心的,技能尚且不足,他的壮志雄心经常会给父母带来麻烦,所以经常会得到父母的制止,一旦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或者做不成功,就会产生情绪。
所以结合这个月龄的特点,没有故事情节的认知类绘本已经满足不了小小孩的需要了,在绘本世界里剁手多时的我,不再直勾勾的盯着折扣一批一批买回家,经常只买一本两本,成功率也高了起来。
慢慢的发现,儿子最近喜欢的绘本基本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和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
他们喜欢在绘本中偶遇和自己的生活相关的一切
2、有点无厘头
是自己搞不清楚的状况,但看起来很好玩
3、充满想象力
孩子们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想象
4、有一点探索精神
满足小小孩时刻想证明的“我能行”
5、主人公也是个小孩
这样可以让孩子有设身处地的代入感
说到情绪,《菲菲生气了》和《罗伯生气了》这两本绘本很难绕开。其实对2岁左右的小孩,说情绪管理还不够准确,应该是认识情绪和疏导情绪。
这两本绘本用色彩的深浅,怪兽的大小来描绘情绪释放的过程,并且有经典的语言帮助孩子识别情绪来临的时刻,了解自己生气时的感觉:
“她摔打,她尖叫,她想把所有的东西都砸掉。”
“她发出火红火红的咆哮”
“菲菲是一座就要爆发的火山”
“他觉得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从身体里升上来”
与其说是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孩子演示情绪释放的过程,不如说是说给共读的大人一些启示。
我们可以如何帮助孩子识别和疏导情绪,而不是一味的指责、说教和评判孩子的行为呢?
“这个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曾经一度成为我家的经典用语,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了身为妈妈的无数寄托,是的,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这样他的人生就会有更多的出口。
《野兽国》更是经典的情绪管理绘本,但我更愿意从“探险”的角度分享这本书。
孩子在家里胡闹,遭到妈妈的呵斥,在与妈妈“对抗”之后的历险记,居然在他的房间里长出森林,他坐着小船来到了野兽国,当了野兽国的国王,带领着野兽们尽情的胡闹。
后来,当他闹够了的时候,她学着妈妈的样子要求野兽们都去睡觉,只身一个人的时候想起了妈妈。
远远的,他闻到了饭香,他不顾野兽们的恐吓和挽留,毅然决然地翻山越岭,回到了出发的地方,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和《菲菲生气了》以及《罗伯生气了》的结局相同,家里有温暖的灯光,关心他的家人,好吃的饭菜和美味的甜点在等他,在家里,他拥有的是家人无条件的爱和包容。
有时候,我们就是需要给孩子一个环境,有限制,但足够合理,可以让孩子在这个环境中得到满足。
玩耍的满足,“胡闹”的满足,之后,他会做出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这本书买来之后,儿子没有主动翻看,封面是他生活中不熟悉的场景,但我坚信他会喜欢,所以决定轻推一把。
有一天早上我拿出这本书,儿子直呼“不要不要~”,我定定的看着他说,据说max有一次神奇的冒险,他变成了一只大怪兽,还跟一群大怪兽一起跳舞。
然后坚定的翻开这本书,开始读,结果是,儿子很快被吸引,然后一口气要求我读了三遍还是四遍。
好像主题是宝宝和妈妈“对抗”的绘本,我儿子都很喜欢,尤其是充满了探险精神和想象力的绘本。比如这本《宝宝不想睡》,被儿子简称为《宝宝,不要不要》。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小男孩不想睡觉,然后开着自己的小车离家出走的故事。
他在路上遇到了身上带着拉链的老虎,扛着牙刷的士兵,往车库赶路的小火车,还有扛着大提琴的音乐家,昏昏欲睡的星星和月亮。
大家看起来都很困,没有人愿意陪着小男孩一起玩耍和吼叫,最后,连小汽车也睡着了,小男孩走不动了,这时候妈妈找了过来。。
我儿子就是从这本绘本开始疯狂的喜欢小火车,这本绘本也是我认为非常典型的,孩子们代入感比较强,充满了想象力和冒险精神,又是无条件的爱和包容的结局的绘本。
这个夏天,儿子有一阵子晚上睡的越来越晚,每天让他睡觉就大喊,玩~玩~,好像做什么都太耽误他玩了,我焦虑了一阵子,一口气买了四本睡觉主题的绘本。
除了上面说的《宝宝不睡觉》,还有两本经典的就是《不睡觉世界冠军》和《睡觉去!小怪物》。
小怪物的睡前经历,简直就是每个家庭每天都会上演的剧幕嘛!每个小孩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绘本里面直面真实的大人的嘴脸,各种不耐烦,各种唠叨,各种说教,不但让小孩子们直呼过瘾,也让大人们深思。
在绘本最后,爸爸变成了一只怪物,可不是么,每天这样一副嘴脸对着孩子们的父母,在孩子们的眼中,可不就是一只只的大怪物嘛!
我忍不住问儿子,谁是我们家的小怪物啊,哈哈,他真的会把自己带进去那个场景。
这本绘本有好长一段时间,睡前可以读上五遍六遍还不过瘾,还要妈妈读完了爸爸再读。
《阿尔菲出走记》是我们家一本比较有转折意义的绘本,内容很长,但儿子第一次读的时候就被吸引。
除了树中那些和他生活息息相关的点,比如红色的小鞋子,小卡车,手电筒,床上的小熊,我想最吸引到他的,一定就是出走。
最近,即使在外面,会发现儿子一有机会,就想看看自己能走多远,他会执拗的沿着某个方向走去,看似不顾爸爸妈妈的叫喊,也在偷偷的关注着大人的动向。
基于这个观察,我相信儿子会喜欢“出走”的主题,绘本里面主人公的经历会让他充满兴趣,目不转睛专注的听着,时不时喊着画面上自己也拥有的东西,他的想象插上翅膀了,他很快就要飞走了吗?
或许那一天,真的很快就来到了。
“出走”,是这个阶段的小孩子,很喜欢的话题。他符合这个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的节奏,容易引发共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