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红哥过来说,前几日,上高三的侄女在县城补课,嫂子去送饭,看到有一个孩子,直接把妈妈刚刚送来的饭,大手一挥全挥到地上了!
母亲连连陪着笑脸,问孩子要吃什么,明天做。
孩子也懒得回答。
原来,孩子嫌妈妈午餐做的不好吃,晚餐,妈妈就改做了肉丝面,没想到,孩子更加不满,直接整个儿的挥到地上了!
我不知道是怎样的日积月累,让孩子可以这样无视母亲的辛苦,也无视母亲的尊严,大庭广众之下,作出这样的举动!
这孩子怎么了?
或许到了高三,孩子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但是,这是孩子可以蛮不讲理的借口么?
但真到了高三这个节骨眼,也许父母已经不敢再过多指责孩子,高中最后一年,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承担不起任何闪失。
可是,若我们家长在跟孩子相处的时候,总是过于由着孩子的性子来,不管对错,都不敢明确的指责,最终,我们将获得一个怎样的孩子?我们一味的柔和的对待孩子,真的是对孩子好么?
多年以来,世界各地关于如何成功教养孩子的问题讨论不断。究竟是严厉的方式更为有效,还是柔和的方式更为有效?有人认为,成功的施教必须借助严厉的教育方式,也有人认为,只有柔和的教育方式才能带来更好的效果。
我觉得,其实任何一种片面的单一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都是站不住脚的。柔和和严厉总是相辅相成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向孩子透露着:孩子,你很重要,这世间所有的好东西,我都愿意给你。
然而,被当作重中之重的孩子,当他遇到了挫折,遇到了再也不能随心所欲,任性而为的环境,他又该如何去适应呢?
就像文章开头的那个高三学子,都要上高三了,也有十七八岁吧,但年龄的增长并没有让他更加的体谅父母的付出,母亲都已经决定最后一年全程陪读了,他非但不感激,反而对母亲做的饭横加指责,中餐嫌不好吃,就不吃;晚餐嫌不好吃,干脆挥到地上!
而母亲还要小心翼翼的陪不是,就像做错了事的孩子。
这位母亲一味的迁就孩子,似乎对孩子只有一个要求:好好读书!
然而,这样的孩子能够好好读书么?就算是能够,倘若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
这世界能够永远对这个孩子像母亲一样温柔相待么?
若是遇到不顺心的事,他会怎么解决?
到时侯,他倒谁做的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