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1.
几天前听一位长辈聊起他年轻时的事。
他说他当年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特别的懊丧。
钱少,离家远,活还多。
累也就罢了,由于刚进单位,人际关系也生疏,不是招惹了别人就是被别人气得一肚子火。
在那段日子里,他觉得每一天都是在消耗生命,难熬得紧,就常给家里打电话说他不想干了。
不知抱怨了多少回,一次父亲在电话中对他说:别牢骚了,家里给你安排这份工作也不容易。
他大惊:我工作是你们安排的?
父亲说对啊,要不你怎么可能被分配到这么远的呢,你们单位的某领导是我战友。给你安排进去,不知动了多少关系,之所以一直瞒着你,一是考虑到你自尊心强,怕你接受不了,再一个呢,也是想暂时把你放到基础岗位上锻炼一下,年轻人嘛,磨一磨心性有好处,也正好趁这个机会锻炼锻炼你,镀镀金,两三年后方便提拔。没成想你这么不争气啊,还动不动想走人?
他听了这话,火立马撤下去一半,心情也恢复了平和。
挂掉电话前父亲还不忘嘱咐他:这个机会很难得,一方面你要珍惜,平时多学点儿东西,除了把本职工作做好,精力允许的话,其他基础业务也了解一下,视野宽一些,将来走上领导岗位就成竹在胸了。另一方面,要谦虚低调,别把这事张扬出去。心胸也要打开一点,不要仗势欺人,也别纠缠于一些小摩擦,你知道,你不属于这里的。
他重重点头,连说好的。
2.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真的就再没有抱怨过工作,是活变轻松了还是领导对他更好了?
都没有,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心气儿不一样了。
既然心知肚明这只是个过程,将来注定要升职,只是需要在这之前做一做任务,那眼前的这点事儿就不算个事儿了。
不光不觉得苦,反倒挺高兴,心里总有股使命感顶着,每天像下基层锻炼,体验生活似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做得认真周到,再遇到同事让他帮忙他也更乐意帮,总觉得自己多了解一点有好处,将来用得着。
以前是别人哪里让他不高兴他立马就火冒三丈,现在再遇到纠纷摩擦不但不会冲动,反倒在心里有点同情对方,想想自己靠关系进来的,假以时日又注定会成功上位,而对方可能做一辈子都只是小职员,那就让一让他吧,还能顺便培养下群众基础,落个好人缘。
大约是两年半后,他理所应当地升了职,涨了工资,领导宣布消息的时候对他是赞不绝口,单位的同事也是一副心悦诚服状,他却不觉得多快乐。
给家里打电话报告了这个消息,家中父母也是乐开了花,他语气平静地对父亲说:把我们单位的那个你认识的领导约出来吃顿饭吧,毕竟全靠人家运作。
他的父亲一愣:领导?哪个领导?我跟你说过我认识哪个领导吗?
他想再次追问,以为是父亲忘了,刚要提供一些更具体的信息,却会心的笑了。
听到这里我问他: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提拔的约定,当初电话里的那番话,都是骗你的对吗?
他笑着说对,转而又摇摇头,颇为感慨地说:我确实算幸运的,当我还是个小职员的时候,我的心态就被放在了领导的位子上,现在想想,是父亲当年的那番话,把我“提拔”了。
3.
他的这段陈年往事,也让我想起了我的一段经历。
记得我刚刚接触写作的时候,整个人的状态都是懵的。水平一般,又没有人指导,每次把辛辛苦苦打的稿子投递出去,感觉都像往大海里面抛贝壳。
有时会觉得劳累,有时会自我怀疑,然而比这些更折磨人的,是一种不确定性。
你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也不知道努力会不会有结果,更可怕的是,你一想到自己的付出也未必值得,就真的不太愿意付出了。
不愿意付出,态度也不认真,自然注定会做得更差,写得更烂,而这样的状况一出现,就更加印证了自己当初的质疑:你看,你果然是不擅长做这个,你看,你的付出果然不值得。
我一度掉进了这个恶性循环里走不出来,无数次想要放弃过,直到我遇到了一位出版社的编辑。
那大约是我写了三个月的时候,她给我发来消息,问我是否有意愿出书。
几番交流与查证资料,确认了对方不是骗子后,我还是不敢相信,同时又带着一些莫大的喜悦问她:我真的可以吗?
她回答得很巧妙,对我说:真的可以。首先我要告诉你的是:不论怎样,我一定会让你的文字出版的,而且,不止这一次,以后只要你不停写,我就愿意不停出。但注意,不是现在,现在你的文字还有待打磨,熬过了这阶段以后什么问题都没有,你愿意吗?
我颤抖着回复了两个字,转而又给家里发了条消息说:终于见到光了。
自那以后,我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准确地说,是更乐得下功夫了。
为什么呢?因为我收获了一份确定性,一个承诺,我知道我结局已定,只需要好好地对过程负责。
每当再想偷懒,都会立马提醒自己:偷懒是低级作者会做的事,你不能这么做。
我会要求自己用心有诚意地写好每一行文字,因为常会对自己说:认真点儿啊,它们将来是注定要出现在书里的。
很长时间过去了,我几乎再也没有接到当初那位编辑的消息。
但与此同时,我收到了无数个来自其他编辑的出版邀请,一次接一次,一个又一个。
时至今日,我仍然发自内心地感激当初给我发消息的编辑大姐,那条消息让我知道了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产生差距,原因就在于:身处同样的境遇,有的人会动摇,动摇会让他们六神无主,手足无措,更要命的是,会缺少一股子孤勇,一看结果是未知的,便更舍不得努力;而有的人,在没成功之前,就已经在按照一个成功者的姿态去做事了。
4.
我听说空手道在试割冰砖等物时有个技巧,那就是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你要打的冰砖上,而要把注意力放在那个冰砖下面,让那冰砖位于你释放力量的中途而不是中点,这样就更容易击碎它。
而这其中的原理很简单,要知道,把注意力投放在哪里,发力时的气势是截然不同的。当你把心放在终点,那些巨大的冰砖只不过是最终目标前的阻碍,你也只不过是在向着目标发力时,捎带手,顺便击碎了它们。
这真的很像我们做事时,不同的姿态与专注点,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
有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讲述的是男主人公由默默无闻到艰苦奋斗直至走向人生巅峰的过程。
里面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主人公不论多么穷困潦倒,或正经历着多么狼狈不堪的日子,都会随身带一套干净整洁的西装,像个成功人士一般颇有风度礼貌地生活与工作。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他认认真真地给自己打上领带,我就已经能猜到故事的结局了。
End.
韩大爷的读写训练营火热招募中:
各平台开白等事宜请给我的经纪人bingo_发送简信。(发送方式:点击蓝色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