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儿子写作业“中场休息”。他来到客厅,拿起研磨罐,想把鱼饵磨细,喂给小鱼吃。突然,“哐当”一记,我听到罐子落地的声响。两秒钟后,儿子走到厨房门口,说:“妈妈,我把鱼饵打翻了,洒在地上都是。”
我站在水池前,扫了一眼客厅地上:罐子已经不见踪影,估计被孩子拾起来了,一条棕色粉末洒在地上。我还在洗碗,说:“鱼饵打翻了,没关系,把地上鱼饵弄干净就好了。”
儿子干瞪着我,好像在等平时我的反应,比如面对客厅里突如其来的“烂摊子”,我会瞬间转变成“消防员”去收拾残局;再比如我会自己化身为“火神”,先“喷火”状唠叨一番。
当下,我“神”了。我既没有做“消防员”,也没有变“火神”。我进一步告诉他:你可以打开卡座翻盖,拿出吸尘器和吸尘器长管子,把吸尘器管子接好,接上电源,打开开关,你试着自己用吸尘器把鱼饵粉末吸干净。
孩子手脚麻利地依照我的指示开始做。我手上忙着冲洗碗筷,耳朵里听到孩子“咔嚓”组装吸尘器、“轰”地用吸尘器打扫,脑海里划过一个电影镜头:
《三块广告牌》里的米尔德里德和小矮子詹姆斯约会,以回报詹姆斯帮她隐瞒火烧警察局的真相。在餐厅,她偶遇前夫以及他的小女友。米尔德里德这才知道广告牌是前夫烧掉的。米尔德里德和詹姆斯不欢而散后,她拿起两瓶酒,气势汹汹地走到前夫桌前。
作为观众的我,以为这位彪悍的大婶要举起酒瓶砸向前夫,解广告牌被烧的气,以及之后她火烧警察局、和小矮人詹姆斯约会的荒唐之举。没想到大婶只是和前夫小女友确认了“愤怒会招致更大的愤怒”这话谁说的,随后,摆下两瓶酒,让前夫好好待小女友。
“秋菊打官司”般的剧情就这样翻转了,从人物一心“死磕”的境地突然就变成了两个酒瓶放下的场面,让人不禁好奇:其实大婶心里也想放下愤怒,只是不知道怎么“放下”,什么时候该“放下”。
酒瓶成了情节翻转的标志性道具,表示了大婶心理的变化。
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事件是可以被左右方向,发生翻转,产生不同结果的呢?
我把碗筷放进沥水槽里,试着想鱼饵打翻地的各种后续情况:
如果我去当“消防员”,打扫客厅,结果会怎样?
儿子会想:反正妈妈以后都会帮我收拾的,我不用自己做了……
孩子不会意识到“弄干净地板”的目的与“打扫”的行为,两者之间关系。
更严重的是,孩子会习惯反应:我不会做某件事,没关系,总有妈妈在帮忙做。久而久之,小朋友对妈妈的依赖性就会增加。
如果我当了“火神”,先发一通牢骚,结果会怎样?
儿子会莫名:唉,又挨骂了……
孩子得到的是沮丧的心情和不知所措的状态。
如果像刚才那样,我让孩子自己吸尘打扫,结果会怎样?
儿子学会用组装吸尘器、打扫干净地板、拆吸尘器。
儿子写作业时间会耽搁。
话说回来,就算孩子不打翻鱼饵,他也可能耽搁写作业的时间。在儿子学会用吸尘器和耽搁写作业选项中比较,前者更清晰。培养孩子的本质是为了提高他生存能力。写作业、在课堂学习是为了提高能力吗?学习生活中的技能难道不也是提高个人能力的一个途径吗?
看来,这一天的我翻转了生活中一件小事的发展趋势,让孩子学到了生活中的技能。
一个八岁男孩可以Get到的生活技能:使用吸尘器打扫地板。步骤如下,供您参考:
(1)打开客厅卡座翻盖。
(2)把吸尘器和管子都拿出来,摆在地板上。
(3)将吸尘器管子一节一节接上,扣上开关。
(4)把吸尘器电线拉出来,用手握住电源塑料方块上,接上电源。
(5)按下吸尘器开关,启动吸尘器。
(6)用吸尘器把地板上的垃圾来回吸走。
(7)按下吸尘器开关,关闭吸尘器。
(8)取下吸尘器电线,按下吸尘器电线收纳按钮,让电线自动卷回去。
(9)把吸尘器管子一节一节拆开。
(10)先将吸尘器放回卡座,再把吸尘器管子放入卡座空余位置。
(11)盖上客厅卡座翻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