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学一,二年级是在我们屯里的。
那时我们屯里小孩像我们那样的年纪的人很多,于是屯里老师半开玩笑的跟我爸跟和我弟聊天说,:“只要你的手从头上绕过到另一耳朵,够得着另一边耳朵就去上学了”,我弟听着就装模作样的做了,并说:“你们看我,我够着了”,脸上满是洋溢着新喜,旁边的老师跟我爸哈哈大笑起来,说:“可以,去上学吧!”
我们跟我弟就这样欢天喜地的去上我们人生中第一次学,小学一年级。
那时候我们那里没有开设有学前班,幼儿园什么的,是从小学一年开始上起,因为屯里小,穷。但一年级每人都要多上一年,就一年级上了二年。这样到了初三年级才是国家要求的九年教育义务。
我们一,二年级是在我们屯里上的,到了上三年级,才到村中学去上。
在小学一,二年级,我们过得无忧无虑,没有什么烦恼,没有压力。我们放学几分钟就走到家了,爸妈在家有热气腾腾的饭等着我们回来,我们二三俩有说笑有笑并排回家,心里特高兴,很热闹,也觉得很新奇,还有那么多的同学和朋友,心里很高兴,很兴奋。
小学一年级讲的都是一些你问我答,互动的课,很放松,老师爱提问,学生爱答,回答对于不对都不受到批评,气氛很融洽。
到了二年级,就有点紧张了,相对于一年级,就不能那么随意了,老师可能会更约束我们一点,不能随性了,不能在任意释放天性了,要收敛一点了,认真听讲一点了。
我们升到了小学三年级,学校离家我们家就稍微远一点了,要走十来分钟的路程才到家了。同学也多了起来,几个村屯的同学一起,在那里我们知道了别的村屯的同学的一些爱好不同,习惯也有点不一样,各村屯的同学住在地方也不一样,也各有各的特点。
三年级各村屯的同学学习在一起,就是好奇,也觉得很热闹,也很想了解更多别村屯的同学。我们相互不认识,各做的各的,也倒相安无事,更没有事端,学习也不紧张。
到了四年级,三,四,五年级是在一个学校读书的。到了四年级彼此就有一些了解,话也多了起来了,各班的老师说合在一起上音乐课,彼此的了解更加多了,学习比三年级更紧一些,但也没有多紧。
到了五年级,学习比四年级紧张多一些,也多了一试卷,考题,比赛。到最后准备毕业了,各各同学都相互留言,留名信片,就这离开了一起共同学习三年的同学和呆了三年的学校。
升到了初一,离家就更远一些了,是镇上的中学读书,要骑车去,大概要十到十来分钟的路程。到这里各各同学都注重自己的打扮了,都懂得打扮了,同学与同学之间都有一定距离了,我们都不敢靠近彼此,总是就是埋头学,低头看书,不认识身旁边的人,也抗拒身边的人,学习就是不紧不慢的。
到初二,彼此肯认识对方了,有点交流了,也有点想了解对方了,学习呢就稍微紧张一点了,也在各自各忙各的了,偶尔也玩耍身边的同桌,同学。
升到了初三,学习开始紧张起来了,各自为各自的前途,成绩担忧,以后的人生何去何从?一直规划策划着,毕业将去做什么?考不上理想高中,去复读考理想的高中吗?还是出去打工,去找一份好的工作呢?然后就结婚生子了,或者去读职高,毕业出来可以分配工作,这些都不得而知了。
同学们在盘算着,着急着,也一直忙着复习功课,好考出好成绩,考上理想高中,也好顺利毕业。
考试考完了,大家都准备着最后的散场,各奔东西了,大家都相互留言道暖,一起拍合影留念,做了最后的聚会,最后纷纷离开学校,去奔各自的梦想去了。
一生就这样很短,勿勿几十年,就已活了半辈子了,就已活过了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