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观点是,“你的性格就是真实的、真正的你”。你的性格是“固有”的,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改变的。于是,你作为人的任务就是收集足够多的信息和经验,从而充分“发现”你的“隐藏”性格。
一旦完成了这项发现,你接下来就可以围绕这个性格来构建自己的整个人生。这种人生未必是你为自己做出的选择,而是与生俱来的,是命中注定。
这一切贯穿着一个隐含的假定: 你是怎样一个人,是天生的,而且你无法改变它。但事实上,几乎每个人都想改变自己的性格。
许多性格理论的核心论点是, 过去是预测未来最重要的因素。它源于常见的“因果决定论”,即万事万物的发生或存在都是由先前的状况或事件导致的。按照这种看法,人是由先前的事件导致的,就像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一样。
被过去“导致”意味着你在“自己是谁”“可以做什么”的问题上没有选择权或可能性;你不得不接受注定的性格,不管它是什么;现在的你不过是被你过去的经历推倒的一块“骨牌”;你不能改变过去,只能发现和更好地理解自己真正是怎样的一个人,以及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
有大量新发现的证据证明了,你的性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人最根本的方面是要有做出选择并坚持选择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人类的终极自由,“选择自己的道路”:决定为你希望发生的事情做什么,以及选择如何回应已经发生的事情。
做选择的能力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社会文化环境和个人情绪素养。情绪方面的修养越高,受过往经历和外在环境的限制就越少。
你将不再是固定的人,而会成为灵活的人。你不再逃避或压抑情绪,而是会接纳情绪,并通过情绪实现自身的转变。你会勇敢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要成为怎样的人是一个选择题,它是只有你才能做出的选择。当哈利·波特向邓布利多求教时,邓布利多解释道:“哈利,是选择而非能力显示了真正的我们是怎样的人。”
加入格兰芬多学院是哈利·波特的选择,这个选择和随之而来的经历塑造了他的性格。
选择自身道路的责任与自由确实会令人生畏。许多人将自己的决定、潜能和身份认同委于外物也是出于惧怕和风险的原因。有一个可以退回去的“盒子”会大大减轻情绪的压力,哪怕“盒子”会限制你的自由、眼界和创造力。
创新是有风险的。你必然会遭受挫折,也必须要有勇气承受犯错或失败。创造力和勇气并不会确保成功,而我们都希望事情是稳定且可预测的。我们宁愿别人告诉我们能做和不能做什么,也不想承担创造自我和自身经历的风险。
一旦决定了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会过怎样的人生,你就可以拥有你真正想要的一切。你在前进,行事果断,心怀目标。你不再让往事约束自己。你能够洞悉自己内心所想,并将这些思考徐徐展开、付诸实践,你对自己的这一能力愈发自信。
你不必因为别人口中的“你能拥有什么”或“要达到什么状态”而限制住自己。性格不是固有的,而是养成的。人可以,也应当选择和设计自身性格。
创造的人生的关键只在于选择。成为新人必须有新目标——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目标正是你磨炼品质、提升技能,并潜心布局、改头换面的原因所在。若无有意义的目标,尝试改变就没有意义。需要动用无以为继的意志力最终将会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