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争会消耗国力,但不至于灭国。
因为不管谁争赢都是一帮高智商的能人在争。
赢的一方有足够的能力撑控和治理国家。
2,民朝的灭亡很大程度是荒于皇室后代的教育。
皇帝的继承人出现了教育断层,后代教育没有跟上。
明神宗朱翊钧也就是万历皇帝和宫女临时性起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明光宗朱常洛。万历皇帝自己又不待见这个儿子,且自己和皇后又生不出儿子。到后来没办法才立和宫女生的朱常洛为太子。在立太子一拖再拖的过程中,耽误了对朱常洛的教育培养。
万历帝死后,儿子朱常洛继位,由于没文化没见过世面,这泼天富贵接不住。加上被皇太后用8个宫女祸害,吃一种叫红丸的春药,日夜奋战,一个月就挂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万历皇帝不按宫廷规矩,不自律和普通宫女的一次乱搞,也是种下了明朝灭亡的因。所以人啊,还是要自律一点,不要随心所欲的乱搞一气。
朱常洛死后,其儿子朱由校继位。爹本来就没受到教育没文化,其儿子朱由校当然也是没受到正规的皇室教育,根本就是个文盲。
就是这个只会做木匠的文盲,启用了文盲太监魏忠贤。他们一顿操作猛如虎,把明朝的一点老底和信誉国本消耗光了。
朱由校23岁,连儿子都没有就挂了。没有儿子皇位传给了其弟朱由检,也就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按理同样也是没有太多文化,只是比朱由检强一点吧。
3,明朝疆土比较大,灾年时各地造反,加上后金皇太极强大以后的骚扰,最后内忧外患,由李自成,张献忠等内乱,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把明朝搞垮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因为朱元璋建立的制度其实是可以防范这种局面的。主要办法是由分封的番王守边疆和各地。
如果番王强大,各地内乱和外族入侵时,自有番王搞定。有可能番王强大的话,也没人敢造反。可是藩王如果太强了,中央皇权又担心番王夺权。所以朱元璋一死,儿子朱标继位,朱标死后传给孙子朱允炆。由于孙子比较弱就更担心强大的番王朱棣造反。
朱棣确实也造反成功做了明成祖。朱棣是很强的人,他在位时把外族打了个遍,没人敢入侵。
因为他是番王造反成功的,所以也就担心别的番王造反,所以就大大限制了番王的权力和实力。这种局面在中央皇权很强大的时候没问题的,如果出现内忧外患朝廷又不那么强的时候就难办了。
所以朱棣其实是为崇祯种下了因,注定崇祯要面对这个内忧外患搞不定的果。
4,清军何以得逞。
明朝打败倭寇,平定朝鲜倭寇之乱后,后期有好长时间没有主动打仗了。这个也是明朝灭亡的原因。明成祖朱棣的这种国家模式,是要主动打仗消灭外族的。好战必亡在特定条件下不一定是对的。就是要把周边对自己有威胁的势力一扫而光。没有原因,就是不能有强大的势力出现,自己才会安全长治久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能以色列的战略也是对的。不然等周边国家强大了,一定会灭了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