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穷出来的,当然,九十年代初期,大家都穷。然而我家是特别穷。
1
记忆最深的是我家修房子的时候。无论何时,拥有房子好像都会使劳动人民清光家底。
爸妈举债修房,家中一度只剩20元。为了少请一个工人,他们亲身上阵。
这当然与幼小的我无关,与我有关的是当时的饭菜,堪称世上最健康也最难吃的。
做活的工人是不能怠慢的,否则房子质量堪忧。这笔多余支出就要在自家饭食中找补回来。
几年之内,饭桌上永恒不变的绿色,以及碗里不见一滴油的健康食品让我受尽折磨。
正所谓嘴里淡出个鸟来。
有时想到孔夫子说的,三月不知肉味。大生知己之感,料想孔夫子实在是精通肉食的可爱之处。想起自己,更觉可怜。
那时人们推崇老黄牛精神,每每自己因吃不如意而生气,长辈都要拿它来做榜样。吃的是草,挤的是奶。你好歹还有大米吃!
到现在,我仍然觉得老黄牛是可恨的。
2
贫乏的物质生活当然难以保证精神上的充足。
直到上了初中,我才接触到课外书。
父母要还债,加之课外书被视为不务正业,影响学习,从来都不允许看。
我总是偷偷摸摸地借书还书。书中自有一个我从来没见过的世界。偷偷教我许多道理。
可以说,我的世界观,一半是父母言传身教,一半是小说细细告知。
到现在,我还是觉得自己的心态心智比起别人要更迟缓。
3
物质和精神上的贫乏会不动神色的影响你的眼界,胆量。
好处也有,这样避免了一些超前消费,避免了借高利贷还不了被人打死的惨剧,即使如此,也并不能抵消我们的怯懦。
刚入社会,我甚至不敢踏入看起来比较豪华的商场。
看,那光可鉴人的地板,是不适合我布满灰尘的鞋子踏上的。那光彩耀眼的柜台,是不适合土气的我靠近的。
直到同事带我去买了几次衣服,我才不觉得自卑。
4
直到最近,我才说动我妈放弃银行定存,转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上一辈人,也包括我。对理财的认知只有买股票,基金。
理财手段就是挣钱,节省,然后视需要存定期或者活期。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没有风险的存下钱。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
钱在银行数字没少,实际购买力降低了。
购买理财产品后,至少比存定期收益多出6倍。
直到现在,也只是尝试购买保本的理财产品。不保本的产品,哪怕利息高出很多,哪怕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他从来没有亏过本钱,也是不敢碰的。
穷惯了,钱就是血汗,就是命,并不敢轻易失去。
5
有时候真羡慕现在的小孩,物质精神皆不缺乏。从小就被古今中外,图画文字各类型的书围着。从小就可以南北东西,山上海边的旅游。
我们很大的时候才积攒的眼界,他们小时候已经全经历了。
更大的时候,就要向外发展,以至于向宇宙进发了。
难怪毛老对孩子说:“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你们的。”大约他也十分羡慕当时的小孩吧。
6
有一家长曾特意嘱咐我批评班上的一个小女孩,说嫌她家孩子在穿着打扮上太费心思。
自己把小衣柜里的衣服配成一套一套的,出门必穿一套,否则哭闹不出门。
我问道:“可是孩子要求你多买衣服?”
“那倒没有,一直是每季添一套。”
“可是孩子为了好看,不顾天气暖热?”
“也没有,热了脱,冷了穿。”
我不禁讶异:“你让我去批评什么?”
家长答曰:“小孩就该把心思全放到学习上,爱美不是什么好品质。”
看,这老黄牛精神又出现了,只需埋头苦干,别的一概不理。
我连忙劝说:“在我看来,她的学习成绩没有下降,可见爱美这事大约与学习成绩没有关联。孩子有这个爱好,说不定以后会发展成设计师,造型师,可是很吃香的。不如再观察一学期?成绩下降我立刻教育。”
家长这才忧虑的走了。
老思想认为学生只能学习,不要在穿着上花费时间。
那是因为我们穷,本来没有什么衣服,全是别人赠送,修改后上身的。哪来什么搭配?
没有的东西怎么费心思?穿暖和就好嘛。
而现,孩子们有了对美的追求,这很好嘛。这追求正是从物质精神充分供给的情况下,延伸出来的。他们比我们强,我们不该欣慰吗?
现在的童星比比皆是,都活波可爱,衣着鲜亮,年少成名。这是我们当时想都不敢想的事。
7
时代变了,穷已经不是光荣的事了。祖宗八代贫下中农也只是历史的印记。
让自己不穷-----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才是真正立足当下,我们该做的事。
然后,看着下一辈,在我们手中腾飞。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xiaozhilouxiaobit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