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萝卜特方
回想起结识洛子帅老师这件事,我至今仍觉得很神奇。
那天我百无聊赖地刷着朋友圈,恰好看到实验室师弟分享了一篇文章,是洛子帅老师发表在个人公众号上的一篇狗粮文,标题是:我们在一起两年了。
一开始我只是纯粹无聊才点进去看的,看完后的第一反应是,此人文笔极佳,且思维缜密。于是,又顺手看了看他个人公号的其他文章,瞬间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新大陆——在此之前我脑海中关于新媒体写作的概念可谓一片空白。
后来我托师弟引荐,加了洛子帅老师的微信。我年长他一岁,他也一直说我是他硕士同学的师兄,不必以老师相称。但我还是很诚恳地告诉他,这不要紧,得道先者为师,与年龄无关。
事实证明,这一声“老师”叫得很值。
我报了他在知识圈开设的一条龙新媒体写作训练课程,现在又在有书共读app报了这个课程的升级版。毫不夸张的说,正是因为洛子帅老师,我才解锁了为知识付费的新技能。
而随着对洛子帅老师了解的不断加深,我对他的钦佩之情也油然而生。仅仅一年时间,他便从默默无闻的小白,华丽转身变为各种光环加持的大神。这样励志的奋斗经历,值得每个人去观摩和学习。
1. 从月入7000到年薪60万+,他做了哪些事?
从洛子帅老师的自述可知,他的新媒体写作之路始于简书。
他先是在去年愚人节时,于简书发表了第一篇文章,结果意外地广受好评。随后报名了大神开设的阅读课,并成功被聘用为简书世间事的主编。此后,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带队完成了繁重的审稿任务。
用洛子帅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在简书当主编的日子,锻炼了他扎实的基本功。
而之后的事似乎就是水到渠成的了。他日以继夜的不懈坚持与努力,引起了许多自媒体公司的兴趣。
2017年10月,开始给夜读帮忙。
2017年12月,跟某问答平台合作,引进了大量签约作者。
2018年年初,接触了有书,开始写拆、讲书稿,收入进一步拔高。
2018年4月,成为有书特邀总编,同时兼任有书国学一刻的主编,
2018年5月,成立有书智库成长营4营,且饭团成员已达到几百人……
现在,洛子帅老师兼任了五份与新媒体写作相关的工作,月薪早已突破了五万。但他在追逐梦想和提升自我的道路上,依然禹禹前行,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其实这才是我最佩服洛子帅老师的地方,也是我决定跟随他步伐的原因。
他并没有对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自满,而是永远都把目光看向更远的未来。他所试图做到的,不仅仅是在红海市场争当先锋,还要大胆地去开拓蓝海市场。
2. 从洛子帅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哪些新媒体大咖的特质?
虽然,我与洛子帅老师私下的交流并不算多,但结合在我是作者训练营中的一些认识,我还是能深切地感受到,同为90后,他的身上真的有太多我所缺乏的特质。
首先,他很清楚团队的重要性,也非常擅长于带领和建设团队。
我是作者训练营里较为优秀和上进的学员,都进一步加入了洛子帅老师筹划建设的三个小组,分别为:情感组、文化组和故事组,正好面向他所拥有的三类公号平台。
我有幸加入故事组和文化组,最大的体会是:由洛子帅老师把握大方向,各大组长、小队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形成了非常行之有效的良性刺激机制。几乎每一名组员,都在这种机制作用下,激发出很高的写作积极性。
他相信团队的力量,并愿意花费心思去打造理想的团队和增强团队的实力。这一点,值得每一位仍在单打独斗的新媒体人去推敲和效仿。
其次,他从不吝啬知识的分享,总是竭尽所能地去帮助后来者。
那些有幸成为洛子帅老师大弟子的学员,估计会对这一条深表赞同。
据说,他为学员改稿的态度是那种负责到底、逼着你进步的类型。而每当有优秀的写作资源或者合适的投稿通道,他也总是第一时间分享给学员。
本身作为许多大号的主编,他更是不厌其烦地去督促学员们,按照专题要求去努力写稿。他用自身经历去让大家相信——新媒体写作变现这条路,不但行得通,而且总有一天会畅通无阻。
我想,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细节,才汇聚成他无可比拟的个人魅力。他就像一块强力的磁石,将更多志趣相投的优秀写作者吸引到自己的团队里来。
套用一句某社区形容詹姆斯的话,洛子帅老师的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简称“洛有引力”~
再次,绝不固步自封,保持虚心好学的心态和与时俱进的思维。
“听说囧大一年读2000本书,我定下了阅读100本书的计划。听说教主一天写一篇说书稿,我也强逼自己两天输出一篇8000字的说书稿。”洛子帅老师曾在自述中这样写道。
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曾用这样一个比喻,生动地表达了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水喝多了,尿自然就有了。”这句话看似粗糙,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洛子帅老师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要在保证足够输入的前提下,还能稳定而又高质量地输出。想要做到这一点,真的需要极其强大自控力和执行力。
但也正是这样,他才能够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攀上更高的新媒体写作之峰。
此外,他对新兴事物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和大胆的探知欲。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他对某视频公号的尝试与开发上。在几乎所有人都还只将目光锁定在新媒体公众号上时,他已经在思考如何在其他领域进一步拓展了。
古人云,见贤而思齐。如若能从洛子帅老师身上学到这三个特质的一点皮毛,我都觉得可以让自己获益良多。
3. 进入我是作者训练营学习一个多月后,我有哪些感悟?
了解了洛子帅老师的励志奋斗史,我不由自主地会去想,他的成功之路可以复制吗?
假如我从现在开始,也像他一样努力写作、努力去抓住每一个机会,那一年之后,我有没有可能也达到他现在的成就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恐怕很难现在就知晓,但我慎思之后还是隐约觉得,每个人所求不同,每个人通往成功的道路自然也不尽相同。
还记得刚接触新媒体写作时,我也曾对那些十万加的爆款文不屑一顾:鸡汤文、标题党、哗众取宠、无病呻吟……类似这样的标签,也曾是我对公号文的刻板印象。
但深入了解之后,我才意识到,碎片化阅读和轻阅读是手机用户日益增多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标题能不能吸引读者去点开,甚至直接决定了这篇文章是无人问津还是门庭若市。
也许,每一位写作者,都需要在迎合受众与坚持自我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而认真审读别人的作品后我才发现,其实真正能成为爆款的公号文,都绝不是那种无病呻吟、哗众取宠的文章。
他们在受众青睐碎片化阅读的大背景下,依然保持了高水准的创作,即便只是阐述一些看起来很普通的世俗道理,也还是严苛地推敲语句、考究字词,力求完成一篇趋于完美的佳作。
这也是今后,我想要努力达到的写文标准。
结 语
他人的成功之路或许无法复制,但那些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却是留给后来者最宝贵的财富。
写作注定是一条幸福而又艰辛的路,愿大家且行且珍惜。最后,我想用文豪韩愈的一句话与诸君共勉:
文以载道,言贵独到,词必己出,文从字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