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自从事新工作以来,经常会感觉时间和精力告罄。每天的工作就足以让我应接不暇,还谈什么成长、进步、思考?最近耳边总是萦绕一句话:“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言语无味我已经感觉到了,面目可憎估计也差不多了……
所以,从读书开始做吧!
对我而言,目录是我了解一本书的重要途径,也常常是我读书开始的地方。
这本书的目录我简单扫了一眼,没有看出一种层次性的东西,原因大概和章节的命名风格有关。时间有限,就先看第一章吧。
第一章包含5个小故事,都是很熟悉的场景啊。
火车票提价与否的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提价的好处是可以简化问题,去噪音,只认唯一标准:价高者得。而不提价的论据在于,标准唯一化只是做鸵鸟埋头,解决不了问题,社会影响也不是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的,火车票是大众刚需且提价并不会产生价格驱动优化资源的效果。
我想,这个问题不是能够偏执作答的,道理不应该是狭义上的道理,不合情也是一种不合理。
所谓的“一碗水端平”,谁又能做到真的端的平。中国传统思想有讲“因势利导”,我们不要去严格纠结哪个水位平没平,重点关注的还应是在一系列既定条件下如何解题。
早年的王二和后来的王二,既累赚钱又慢和既轻松赚钱又快,真是比比皆是,你要做哪个王二?你会成为哪个王二?
水井与油价的问题,作者倒是结论给得很干脆:
回到王二的村子,在我看来,那个村子应该做的是结构性地提高水价,同时让村里的水价随着外面的水价而浮动,最后把王二那口井的卖水收入集中到村里统一使用,花在全村百姓的头上。中国的油价问题如果也能照此办理,也就是逐步结构性地调高成品油价,保持成品油价随着原油价格浮动,石油公司的垄断利润上缴财政,这样大概才能解决我们围绕油价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当然,提高油价老百姓不可能高兴,保持价格浮动等于削弱了发改委的定价权,利润上缴必然得罪中石油、中石化,因此在政治上这恐怕属于愚蠢至极的方案。但这不是说明这个想法本身是错的,而恰恰说明了改革需要有远见和勇气:不得罪人,没有远见,就很难有真正的改革。
今天,跌跌撞撞,总算是排除万难,写完了,写这么点东西,都这么曲折落地,我很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