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万人对阵两千人,稍微有点能力的主将闭着眼也能打赢啊!所以历史并不是这样的。
这个数据来源于《三国演义》中,这样的说法明显不对,诸葛瞻虽然有点名过其实,但是他从小聪慧,带着七万人还能打不过两千人,再加上当时的张遵、黄崇、李球和儿子诸葛尚的辅佐,打赢两千人不是问题,可问题在于正史中,邓艾率领的不止两千人,而且都是精英部队,诸葛瞻没有实战经验,错失战机,最终被给邓艾。
邓艾突袭
263年8月,司马昭派三路大军伐蜀,分别是中路诸葛绪三万多人,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西路邓艾所率三万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姜维;中路由钟会率领主力十多万,分两路从斜谷、骆谷进军汉中,总计十八万人马。
但是,魏军受到了姜维的抵抗,被拒在剑阁之外,魏军久攻不克,粮草供应不便,于是想要退兵,这时邓艾想出一条妙计:
从阴平由邪径(小道)经汉德阳亭(今四川剑阁西北)趣涪(今四川绵阳东),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指蜀军)必还,则钟会方轨(两车并行)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邓艾的计划被采纳,而他也是执行者,于是邓艾率军自阴平道出发,一路上高山险峻,人迹罕至,也正因如此,蜀军才未设防,邓艾攀登山路,凿山开路,行至江油,这段行程足足有七百多里地,而江油关则是天险,守住此地邓艾依旧不能前行,但是江油关守将马邈却不战而降,致使邓艾有了休整的时机。
蜀汉这边得知江油失手后,顿时慌乱,刘禅派遣诸葛瞻抗击邓艾,于是两军正式相遇。
实力对比
魏军是由邓艾率兵,邓艾虽然是走小路出发,但是选的士兵都是精英,并且数量达三万,再加上钟会派来的田章部助阵,大致在五千人左右,一路上基本由田章部开路,就连江油都是田章击败的马邈,邓艾部到达江油,基本上没有什么消耗,即便是因为走山崖悬臂,出现坠亡事件,邓艾部的兵力也应该在两万以上。
蜀军是由诸葛瞻率领的,主要是由成都附近的驻军和禁卫军组成,数量应该在三万左右,《三国志·后主传》注引《蜀记》所记载:“(刘禅)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
蜀汉的四大驻军分别是成都、汉中、永安、南中,此时姜维手中有五万人马在汉中,永安驻军常年在两万左右,南中最少,也在五千人左右,成都附近的守卫也就三万人马,既然成都的禁卫军都动用上,那成都附近的能够调动的也就三万人左右。
诸葛瞻失败的原因
绵竹之战,蜀魏的兵力对比大致就是三万对阵两万,并不像《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可是真正悬殊的作战上的能力。
曹魏这边邓艾,常年与姜维斗智斗勇,手下的邓忠、师纂等人,皆是跟随邓艾多年之人,而邓艾率领的部队,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战斗力强。
蜀汉这边,主帅诸葛瞻虽然天生聪慧,但是一直生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下,他出生的时候,诸葛亮已经46岁了,诸葛亮一直忙于北伐,也没什么时间教他,否则诸葛亮也不会写《诫子书》给诸葛瞻,所以他并没有得到诸葛亮的真传,唯一继承的就是诸葛亮的爵位,等诸葛亮死后,蜀汉每颁布一条政令,都将其渲染成是“诸葛武乡侯”所提倡,弄得诸葛瞻名过其实。
蜀汉这边还有张遵(张飞之孙)、李球(李恢侄子)、黄崇(黄权之子)、诸葛尚(诸葛亮之孙)等人,这些典型的都是功臣子孙,他们都没有上过战场,没有作战经验,其中黄崇提出的迅速占领险地建议,还因为诸葛瞻犹豫不决被邓艾抢先,错失战机,最后决战还与邓艾进行阵地战,怎能不输?
再有就是成都附近的守军和禁卫军,这些士兵久疏战阵,作战能力远不及魏兵,甚至连蜀汉内部小的叛军都败过,跟曹魏的精兵作战,怎能取胜。
诸葛瞻即便是战胜了邓艾,此次曹魏伐蜀,也会给蜀汉带来沉重的打击,蜀汉离灭亡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诸葛瞻、张遵、黄崇、诸葛尚等人,用性命展现出了蜀人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