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特别盼儿女,盼其常回家看看。也许就是想和你唠上几句家常话,也许就只想再做一顿你爱吃的菜。岁月催人老,时光不待人,作为儿女,别让老人为你“望眼欲穿”!
又到了周末,外面寒风呼啸,我和老妈窝在床上,我翻看着手机,老妈和二姨聊着微信。二姨说:“孩子来了吧?我现在一听说孩子来了,这每周末也盼上了。”老妈说:“为了儿子没办法,她每周都得折腾。”两人一来一往地聊着,一会儿二姨的声音哽咽了。我接过老妈的手机,接着和二姨聊:“她们姐妹都太忙了,现在有微信多好啊,聊天、小视频啥的都挺方便,再说您和姨父有时间可以去她们家看看嘛。”
放下电话,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想想二姨对老妈的羡慕,想想二姨对姥姥少于照顾的自责。人不到一定年龄就不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而被称为孝顺的我却很羞愧。如果没有陪读生活,我会常去看爸妈吗?不会,因为即使我家、单位和老妈家都相距不远,但是以前的我常常以工作忙而很久不回娘家。忙是忙,但绝对没有忙到抽不出一顿饭的时间。
想起曾有一段时间,我和哥中午总回家蹭饭,那时爸妈特别开心,每天一进家门就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都是按着我俩口味做的。吃过饭,刚一撂下碗筷,爸妈就催着我们赶快睡午觉。而爸妈为了我们不迟到,就在电视前守着,常常守着守着,老爸就坐在沙发里打起了盹儿。因为心里藏着事睡不踏实,有时老爸一个激灵醒了,赶紧看表。为这事,老妈还常常取笑他。
又是因为工作这种最好的借口,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下去。老爸老妈在一次又一次地期盼中落了空,渐渐催促回家吃饭的电话也少了,只是偶尔老妈带着兴奋给我打电话,说在矿区新闻里看到了你们了,唉哟,你哥又胖了,你咋老低着头呢……。以这种方式见到儿女,也让他们开心了好一阵子。
再后来老妈陪读,我们每周一见。有时候天气不好,老妈就说这周别来了,可是我总惦记着儿子,也想帮老妈分担些家务。其实不过是陪着老妈去超市买些日用品,尽量多背些回来。有时为了让她开心,我也夹在老年大军中抢购特价商品。有时也K歌,这样我不在时她就N遍地听我唱的歌打发时间。老妈总是抢着下厨,说我这一周家里家外挺累的。其实陪读的老妈更累,晚睡早起,每天跟微信学习做菜,还调着花样做营养餐,就为了让儿子多吃上几口。
老妈陪读后,老爸就独守家中。好在老爸会做饭,只是常常做一次就吃上一天。前两天给他送点东西,本来想在上班前送去就走,后来想还是去蹭顿饭吧,于是给老爸打了电话。电话里传来老爸略带欣喜的声音,连连问我吃什么菜。
第二天一早,推开家门,就看到了桌上已经摆好了饭菜,果然是我点的炝拌土豆丝,红油油的,满满一大盘子,还有一盘白菜炒肉。老爸不能吃辣,歉意地对我说“辣椒放多了”。我笑:“有食欲,正好开胃”。没想到一会儿老爸又端上刚榨的豆浆。醇香的口味,来自老家的绿色大豆,是老爸戴着老花镜一个粒一个粒地挑好的。喝一口,拂去了冬日的寒意,暖胃更暖心。老爸忙乎了大半天,只为了我“明早来吃饭”这一句话!
行孝有千万种,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陪伴,因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让日渐孤独的老人感受亲情的温暖。而我们,不需要花多少钱,花多少时间,也许只是陪着他们唠几句家常,或吃一顿热闹闹的团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