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漫步青春#征文活动,作者:叶慧雯,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布
闲庭落月是清欢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题记
这个时代,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我们所在的城市每天都在以肉眼清晰可见的速度改变着。而现在的人们大多行色匆匆,总是目光呆滞地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其实走得太快的我们,早已将自己的灵魂落在了身后。
初入大学,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于是乎,跟着别人报了很多的社团和兴趣班。别说平时上课,就连周末也经常是来不及吃饭,胡乱抓几块饼干就开始狂奔。可忙着这个活动却想着下一个什么时候开始,到最后收获很小。而我的一个室友加入了学校的茶社,在闲暇之余去品品茶,学习学习茶道。在她的眼里,一片茶叶的浮沉舒卷和热水氤氲出的各种形状都是一种乐趣。与我们相比,她的选择并不是消极懒怠,相反是一种慢的生活态度,一种成熟的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心态。在这个崇尚“快节奏”的时代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古时的文人墨客或在风和日暖之时约上三两好友小酌几杯;或独自一人闲庭信步,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或与知音一同抚琴吟诗,快意人生。这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意之美沉淀在浅浅的岁月中。《菜根谭》里说:“桃李虽艳,何如松苍柏翠之坚贞?梨杏虽甜,何如橙黄橘绿之馨冽?信乎,浓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也。”当你驻足时,你可以看见清晨透过树桠的第一缕阳光;你可以听见嫩竹拔节生长的声音;你可以感受到花朵绽放时扑面而来的芳香。还有父母关切的叮咛,小孩子们的咿咿呀呀,整个世界仿佛在你眼中不断放大,逐渐清晰。生活只有这样慢下来才能像乐谱里流畅的音符一样散发自己独特的味道。
上世纪80年代快餐文化在欧洲大行其道,像速溶咖啡,肯德基麦当劳等一时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甚至今天还有了闪充手机,快照,人们就像是快速转动永不停歇的车轮一味地追求速度和利益最大化。而在1989年一位意大利记者发表了“慢餐宣言”,一开始是为了抵制美国的快餐文化。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慢文化并成为国际热潮,像“慢递”,“慢读”,“慢运动”等层出不穷。就像金庸先生所说:“人要有张有弛,就像《如歌的行板》的韵律一样,有快有慢。”人,只有在慢下来的时候才能发现身边的美。我想在夏日的午后,坐在街边的咖啡店里,日月悠长,山河无恙。
伟大的智者苏格拉底曾与人相约去爬山。那人一路赶来,气喘吁吁。苏格拉底便问:“你来的路旁有什么吗?”那人回答道:“我不清楚,我只顾向前。”苏格拉底便拍拍身上的尘埃,娓娓说道:“真是太遗憾了,我已经欣赏完了沿途的风光。”其实,“那人”便是当今时代许多人的缩影,只顾前方和最后的目的地,而忘了旅程中最美的是沿途的风景。相反地,智者却会在忙碌中觅得一丝赏凉圣地,能够为自己日益紧绷的神经找寻放松的佳地,更学会走出属于自己的“慢慢”人生路。目的地,慢慢走总会到的。但倘若因此错过了沿途的风光岂不是得不偿失?当下的旅游市场也到处充斥着走马观花、“到此一游”以及疯狂购物的现象。你若是坐着飞驰的汽车,即使是阿尔卑斯山这样壮丽的景色也无暇好好欣赏。这丰富华丽的世界对你来说便是一座了无生趣的囚笼了。
在当今时代,图书市场为了响应大家急切潦草的读书观,纷纷出版“一篇文章概括一本名著”、“一天通读十部名著”之类的“浓缩文学名著”书籍,引得诸多读者趋之若鹜,如获至宝。殊不知,读书的目的和意义不在于“快”,而在于“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深刻地去感知书籍的魅力,去找寻文字的美,才能感到读书的乐趣。不然,读再读的书也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木心先生的《从前慢》里说:“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这样的“慢生活”,是一种别样的姿态。正如“凌晨三点看海棠花未眠”的川端康成,“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苏轼,“慢”游山水,体味世事的蒲松龄,“每天坚持翻译一点”,不求速,只求精的王永年......
闲庭落月是清欢,愿你能留一段时光赏清风霁月,留一段时光手捧闲书,留一段时光回归田园。你的驻足,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