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很少熬夜,《姐姐》是昨晚熬夜看完的,作为30+的职场女性,真的是一边看一边感触,感悟到许多:
先说说三人团
前面小测的时候,实际上《推门》是得了高分的,但就像老师说的,伊能静太突出。伊能静的感觉她是个非常操心的好妈妈,但这种精神放在职场上,就不太合适了。有两点:
其一,把太多的担子都放在了自己身上,好像全世界没了自己就不行。
我记得有个镜头就是说她有天训练完结束,有三十多通未接来电,然后她就哭了。我非常能理解这种感觉,但也我觉得不至于如此。
作为一个妈妈,不是说要一天到晚粘在孩子身边才是一个好妈妈,所谓母女,母子一场,就是一个逐渐放手的过程。不是说教育就只有每天待在孩子的身边。妈妈偶尔为自己的事业离开一会,也没什么不妥。做一个能经营梦想的妈妈,我们都希望孩子长大之后会是一个有定见,有梦想的人,孩子会从妈妈的这种经营梦想的过程中,学会这种追逐心中所爱的精神。这对孩子的一生来说是一笔财富。
有时候我们不在孩子身边的时候,恰恰是孩子学习独立的机会,恰恰是给孩子和其他家人相处的机会,学会这个世界不仅仅有妈妈,还有其他人。孩子都有他们的路要走,当妈妈的,就是要学会放手。
作为一个4岁多孩子的职场妈妈,从女儿6个月开始,我就经常出差。首先是出差前,我一般都会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然后和女儿约定好,每次出差会去多久,什么时间可以给我电话,若是我没有看到,可能是在工作,会给她回拨。在我每次出差玩回家之后,我会给她带一个小礼物,或是当地的特产。然后会和她一起看世界地图,和她聊我去了地图上的哪个地方,我都做了什么,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多好的学习过程。
其二,把母亲本质带到职场,没有能够激发团员的潜能
因为资历,伊能静理所当然地在团长的位置上。问题是她这个时候仍然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母亲”的角色,给予团队悉心的照料和教导。这本并没有什么不妥,最大的问题是团员被她扼杀了潜力。在工作中也要一样,一旦领导是一个凡事操心的老母亲,员工就自然什么都不想努力,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员工会想我做了也不一定对,那我就不做了,或者有问题也不想说,因为怕错啊。
在家里里面,可能幼小的孩子没有你有些事真的没法做。但员工都是成人,员工需要的不是你手把手去做,而是赋能他们,让他们知道怎么做。王丽坤和王智和能上节目的姐姐一样,都是很有亮点的,但感觉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潜能,是导致最后结果平平的原因之一。
最后有个小细节,就是伊能静在看了别的组的表演有点泄气,她把这种泄气和团员分享了,团员就有更大的打击了。
相比而言,另一组《兰花草》。三位成员本来就是专业的歌手,同时都有互相鼓励,互相支持,而不是只以团长为中心。这就给了大家极大的鼓励。团长宁静从不愿意跳舞,到最后受到组员的鼓励,影响开始慢慢地尝试。确实也是很大的突破了。
不过总得来说,这两组都非常完美地呈现了。《推门》虽然欠缺,但是画面很唯美。这一节,袁咏琳有一句很触动我的话就是:不管你三十岁,还是五十岁,都可以勇敢追求梦想。
这个精神我在伊能静和宁静身上都看到了。我突然就不怕老去了,因为哪怕到了五十岁,我还可以是一个追梦的小姐姐,我现在怕什么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