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投转换【2】(金融资产与长投之间的转换)
金融资产5%到权益法20%,权益法20%到金融资产5%
金融资产5%到成本法80%,成本法80%到金融资产5%
(不管增资还是减资)提示:【与权益成本之间转换的差异】
1.原5%的股权,在个别报表中按公允价值计量;在合并报表中无需按公允价值调整;
2.原股权涉及其他综合收益或资本公积,在个别报表中需要转入投资收获或留存收益;在合并报表中无需再结转。
增资:
(1)5%->20%
个别报表: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原公允+新公允)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原5%账面)
投资收益 (原5%公允-原5%账面)
银行存款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原公允+新公允)
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原5%账面)
留存收益 (原5%公允-原5%账面)
银行存款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
合并报表【无,不涉及】
(2)5%->80%
个别报表:
借:长期股权投资 (原公允+新公允)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原账面)
投资收益
银行存款
借:长期股权投资
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留存收益
银行存款
合并报表:
购买日的合并商誉=按上述计算的合并成本-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减资:
(3)20%->5% (出售15%的股权,出售股权的75%)
个别报表
a.出售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账面*75%
投资收益
b.转换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剩余5%的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 (剩余5%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
c.结转
借:其他综合收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个别报表因确认的投资收益=20%的公允价值-20%的账面+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
合并报表【不涉及,无】
(4)80%->5%(出售75%的股权,股权的93.75%)
个别报表
a.出售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93.75%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
b.转换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贷:长期股权投资 (剩余5%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i
因为成本法,所以不涉及结转的问题。
个别报表应确认的投资收益=80%的公允-80%的账面
合并报表:
合并报表确认的投资收益=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的公允价值之和-按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80%-商誉+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所有者权益*80%
内部交易
权益法下的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在投资方的合并报表中的调整抵消分录。
1.顺流交易: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损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2.逆流交易: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3.如果是母子公司的内部交易,不区分顺流还是逆流,调整抵消分录为: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若内部交易在第二年实现,需要将存货转为营业成本。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营业成本
其他知识点:
(1)一般借款,如果遇到有暂停资本化的情况,在计算一般借款资本化率时,不考虑暂停的期间;而在计算一般借款支出资产的加权平均时,剔除掉暂停资本化的期间。
(2)投资性房地产的累计折旧,计入其他业务成本;资产三兄弟的租金收入,都是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3)自用固定资产转为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如果差额计入了其他综合收益,那么在这项资产处置了,才需要将其他综合收益转出,冲其他业务成本。
(4)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转公允,公允与账面的差额调期初留存收益。
(5)无形资产:利润表”研发费用“项目,反映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化支出和计入管理费用的自省开发无形资产的摊销,两部分内容。
(6)无形资产:内部研发费用化支出,在年末转入管理费用。若未开发完成,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不需要结转。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7)股权稀释。
a.权益法->权益法,成本法->成本法
差额都是调整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后-前=被投资单位增资后的所有者权益*调整后的持股比例-被投资单位增资前的所有者权益*增资前的持股比例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b.成本->权益
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应享有增资原子公司因增资扩股而增加净资产的份额-应结转持股比例下降部分所对应的长投原只能怪面价值
=增资额*新的持股比例-原长投账面价值*下降的比例/原持股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