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习惯的力量》的作的笔记:
我们每天做出的大部分选择都是习惯的结果。试想一下,如果生活中大部分的选择都要经过精心考虑来决策,那么一天天消耗的能量将是多么大的量级。要相信,人骨子里都是喜欢懒惰的。
科学家说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大脑在寻找可以省力的生活方式。如果让大脑自由发挥,那大脑会让几乎所有的行为活动变成习惯。因为,习惯出现时,大脑能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
那么习惯是如何产生的那?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出如下步骤L: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惯常行为);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可以是身体,思维或者情感方面的活动;第三步则是奖赏,也是最重要的,这让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大脑回路。总得来说,把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拼凑在一起,然后培养一种渴求来驱动这一回路,就能形成习惯。
习惯永远都不会被根除掉!但是,习惯可以发生改变。要改变习惯,我们必须留住旧习惯回路中的暗示以及旧习惯回路中的奖赏,然后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这就是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
看起来改变旧习惯也不是很难,不过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旧习惯中的渴求会继续选择旧习惯的回路。所以,在改变旧习惯的时候,我们也要付出意志力来抑制旧习惯的渴求。这是一个长期博弈的过程。
在众多习惯中,总有几个习惯是核心习惯。那么什么是核心习惯那?核心习惯就是:如果某个习惯自身变化后,驱动或重塑了其他习惯,那么这个习惯就是核心习惯。通过它,我们还明白一个道理:成功并不需要做对每一件事,而是要辨别出一些重要的优先因素,并将其变成有力的杠杆,撬动其他因素的进步,进而慢慢地趋于成功。这就是小成功的作用。
小成功其实是细微优势的稳定运用,一旦一个小成功完成了,就会推动下一个小成功的出现。小成功能够带来改造性的变化,因为它能够将细微的优势转变成一种模式,让人们相信更大的胜利即将到来,对成功产生渴求。其实这也是《微习惯》的核心理论。
意志力转化为习惯的过程:在困境发生之前想好解决措施,然后在困境发生时依照之前想好的措施来处理。
意志力是有限的。但是,意志力是可以通过锻炼来增长的。一旦我们形成了意志力锻炼的习惯,那么我们更容易专注于目标。
小知识:
在通过棉花糖锻炼孩子延迟满足感的实验中:教授孩子们一些简单的技巧,如通过会话来分散注意力,或者在想象中为棉花糖画上一个边框,使它看起来更像一张照片而非充满诱惑力的糖果,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自我控制能力。也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来抑制渴求。
今晚的学习计划是什么?明天你准备做什么?你的考试准备好了吗?这些问题促使我们不断的设定目标
总结一下:这本书回答了三个问题:习惯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改变坏习惯?如何保持习惯的持久有效?本书介绍了比较著名的实验,如:吃黑莓的猴子;孩子的延迟满足感实验;戒酒社的12疗法...,也有大量的案例分析以及数据支撑,并不是简单的在说教,而是切实的想让我们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