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有人在朋友圈里晒公益,已经很少见的破旧老房,土坯墙,有些年头的老家具,提着米提着油送温暖的照片。我不禁想问:“公益就是送米送油送方便面吗?”
现在的农村,饿肚子式的贫穷基本已经不存在了,还延续古老的送口粮式的公益活动,有何意义?对于那些接受了此类资助的人,有何意义?
我恰好前一段时间,在农村住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刷新了我对于农村的理解。村里有个麻将馆,我看到有两个人几乎天天在那打麻将。我想,他们肯定有钱,非富即贵,日子过得这么逍遥自在。
有一天,乡亲和我聊到其中的一位男士,我怀着好奇心悄悄打听,“他做什么生意呀?成天打牌。”乡亲笑了。说:“他穷得叮当响,没老婆没孩子。”我问:“那他天天打牌,靠什么生活啊?”乡亲说:“吃低保呀。”我顿时惊呆了。估计小伙伴们也惊呆了吧?
还有一位女士,村里经常有人找零工,可她从来不去,要么嫌活太累要么嫌给钱少。家里没一件象样的家俱。一个破床单遮在窗户上当窗帘。她家也是吃低保。可她频繁出入超市,买各种零食,钱花光了,就各种坑蒙借。
和这二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位老太太,她的儿子几年前外出打工,失联了。她一个人独自抚养孙子。她家没享受低保。她总是争取各种挣钱的机会。果树地里拔草,一小时十元,人家只给她八元,原因是她年龄大。可她照样早出晚归地干。她不希望别人怜悯她。她希望靠自己活着。
提着米面油送下乡的公益大都被吃喝玩乐的懒汉消费。这种公益活动除了朋友圈赚些赞,赚些自我的心里安慰,对于那些受助的人,对他们的人生有帮助吗?我认为倒会有坏作用,养成不劳而获的惯性,静等天上掉馅饼砸到他们。
真正的公益应该是深层次的,在精神上挽救他们。他们需要的是教育,接受文化的洗礼,改变思维,从而改变生存方式。唤醒他们内在的源动力,让他们能够有尊严的生活。
然而教育是最难的,短期又看不到成果,就像教育孩子一样。很多家长都能给孩子礼物,但是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很多人都做不到。
教育是要花费心思,花费时间的。希望热心公益的人士,能够拥有一颗平常心,持久心。以多种方式融合教育理念,滋养那些困难人士的心田,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体面的生存。
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公益资助亦是相同的道理。多给他们培训学习的机会,提供工作,以劳动获取报酬的机会。对于那些拒绝劳动的人,像米面油饼干之类,还是少送给他们为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