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其实是翻译的名字,原著的名字叫《Being Mortal》,就是身为凡人的意思,是美国一个著名的医生所写,也是他自己对死亡的事故和思考。
关于衰老
无论曾经多么健康强壮,独立好强,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功能都会逐渐退化。许多基本的生活需求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例如:不能走路,不能穿衣,不能上厕所等等。
老年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屠杀。老年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丧失。
凭着运气和严格的自我控制(注意饮食、坚持锻炼、控制血压、在需要的时候积极治疗),人们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掌控自己的生活。但是,最终所有的丧失会累积到一个点。到这个点时,我们在身体上或者精神上没有能力独自应付生活的日常要求。由于突然死亡的人数减少了,大多数人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于身体太衰老、太虚弱而无法独立生活。
快死的人,想做什么?
人生的动力不是恒定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以与马斯洛经典的层次理论并不十分吻合的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成年早期,如同马斯洛指出的,人们追求成长和自我实现的人生。成长要求向外开放。我们寻求新的经验、更广泛的社会联系,以及在世界留下足迹的方式。然而,在成年的后半期,人们的优先需求显著改变。大多数人削减了追求成就和社会关系的时间及努力,他们缩小了活动范围。如果有机会,年轻人喜欢结识新朋友,而不是跟兄弟姐妹待在一起;老年人则刚好相反。研究发现,年龄大了以后,人们交往的人减少,交往对象主要是家人和老朋友。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存在上,而不是做事上;关注当下,而不是未来。
如果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是正确的,那么,缩小生活范围与人们追求最大限度地自我实现就是背道而驰的。你会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快乐会降低。但是,卡斯滕森的研究发现,结果刚好相反。人们根本没有变得不开心,而是随着年岁增长,快乐程度提高。他们比年轻时更少焦虑、压抑和愤怒。的确,他们会经历困难,也常常体会到辛酸悲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经常交织在一起。但是总体而言,随着时间推移,他们觉得在情绪方面,生活体验变得更令人满意、更加稳定了,即便年老缩小了他们的生活范围。
当你年轻、身体健康的时候,你相信自己会长生不老,从不担心失去自己的任何能力,周围的一切都在提示你:一切皆有可能。你愿意延迟享受,比方说,花几年时间,为更明媚的未来获取技能和资源。你努力吸收更多的知识和更大的信息流,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和关系网,而不是和妈妈黏在一起。当未来以几十年计算(对人类而言这几乎等于永远)的时候,你最想要的是马斯洛金字塔顶端的那些东西—成就、创造力以及自我实现等。我们如何使用时间可能取决于我们觉得自己还有多少时间。随着你的视野收缩,当你开始觉得未来是有限的、不确定的时候,你的关注点开始转向此时此地,放在了日常生活的愉悦和最亲近的人身上。
但是,当“生命的脆弱性凸显出来”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目标和动机会彻底改变。至关紧要的是观念,而不是年龄。
养老院vs善终服务
为什么仅仅存在,仅仅有住、有吃、安全地活着,对于我们来说是空洞而无意义的?老年人需要修复健康,也需要滋养心灵。三大瘟疫的存在,疗养院的人们死于厌倦感、孤独感和无助感。
我们所要求的就是可以做我们自己人生故事的作者。故事总在改变。在生命历程中,我们会遭遇无法想象的困难。我们的关切和愿望可能会改变。但是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都想要保持按照与自己的个性和忠诚一致的方式,塑造自己生活的自由。
善终服务试图提供一种死亡方式的新范式。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接受其主张,但是,那些接受的人在为我们这个时代展现一种死亡艺术。
善终服务:已经放弃治疗的患者,可以在家中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每天会有专业的护士上门,提供洗澡、换衣服、灌肠等一切病人需要的服务。患者拥有足够的吗啡和止痛药,似乎也可以自己决定用量。但回到了医院就不行,作者葛文德医生的父亲,在接受善终服务期间因昏迷又被送回医院,在医院疼得已经语无伦次了,但医生就是不给他更多吗啡,因为那有生命危险。这位父亲因此对家人大发脾气,事后他又哀求儿子,再也不要让他受苦。读这一段时,我能体会那位父亲的绝望。总之,善终服务的原则,就是让病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意生活,而不再将维持生命当作最高目标。
该不该放弃治疗
这是一个现代社会才有的悲剧,并且已经重演了千百万次。当我们无法准确知道还有多少时日时,当我们想象自己拥有的时间比当下拥有的时间多得多的时候,我们的每一个冲动都是战斗,于是,死的时候,血管里留着化疗药物,喉头插着管子,肉里还有新的缝线。我们根本是在缩短、恶化余下的时间,可是这个事实好像并没引起什么注意。我们想象自己可以等待,直到医生告诉我们他们已经无计可施。但是很少有医生已经无计可施的时候—他们可以给病人功效未知的有毒药品,手术摘除部分肿瘤。如果病人不能吃东西,就给他植入饲管,总会有办法的。我们想要这些选择,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自己急切地想要做这样的选择。事实上,我们经常根本就没做选择。我们依靠默认项,而默认项是:采取措施。
使用机械呼吸机、电除颤、胸外按压,或者在临死之前入住监护室的末期癌症患者,其生命最后一周的质量比不接受这些干预措施的病人差很多。
如何告别
医学进步让人们活得更长。但人们还希望活得更健康,更舒服。
事实证明,救治失败并不是医学的无能,而是对生命进程的尊重。
只有不去努力活得更长,才能够活得更长。
接受个人的必死性、清楚了解医学的局限性和可能性,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顿悟。
直到现在,我才认识到,理解个人生命的有限性是一份怎样的礼物。
生活就是选择,而选择没有尽头。
把今天过到最好,而不是为了未来牺牲现在。
在年老和患病的时候,人至少需要两种勇气。第一种勇气是面对人终有一死的勇气—思考真正应该害怕什么、可以希望什么的勇气。第二是依照我们发现的事实采取行动的勇气。但最根本的挑战是,个人必须决定她所害怕或者希望的事项是否应当是最重要的。
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好死,而是好好地活到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