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儿女,并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
8月22日,三天工作坊接近尾声,6位妈妈一起朗读着这篇纪伯伦的《论孩子》,有的妈妈一边读一边热泪盈眶着,有的妈妈瞬间明白了:“我想给孩子的爱也比并不是孩子想要的爱。”有的妈妈越发觉得孩子这个生命并不属于自己,我们给他们最大的爱是:“尊重”。
还记得工作坊最开始,好几个妈妈自我介绍时都说自己是个暴脾气妈妈,一点就炸,虽然自己也想过极力改变,但收效甚微。
直到课程讲到P.E.T.并不要求父母们成为“神”一般的父母,也并不要求父母一定要和颜悦色,因为每个父母的状态都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暴脾气是有原因的,P.E.T.教给父母的并不是如何做一个好脾气的父母,它教给我们的是如何成为一个真实的父母。
还记得工作坊分享的时候,有妈妈吐槽孩子的不配合不听话,为搞不清楚孩子心中的真实想法一筹莫展,直到我们讲到积极倾听,妈妈们明白了原来想走进孩子的心门可以如此简单,方法对了,也就事半功倍了。
如何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孩子真的是自私的吗?课程第二天,一位妈妈现学现卖,无聊的儿子待在家里只想玩会儿Ipad,无奈规定的Ipad还没到。孩子一遍遍给妈妈打着电话,妈妈因为被赋能倾听着孩子的无奈和无聊,最后用上了刚刚学会的面质技巧,告诉了孩子自己的为难,从那之后孩子便不再打过电话打扰妈妈。
工作坊的进行中,学员们惊讶的看到孩子原来拥有如此之大的包容度和忍耐度,只是原来我们不曾给他们机会,也不曾用正确的方法。
“我们的孩子一定要和我们一样吗?
当然不要。”
每每问到家长们这个问题,答案都出奇的样,但是当孩子不听我们的建议时,父母们的做法也大多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不行”。
心里想的和身体做的总是那么难以一致,问题出在哪?直到课程的最后,当学员们了解到原来我们的价值观竟如此深刻的影响着我们,这便成了我们想要控制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看见即放下,那一刻通透和清明也就来了,那一刻我们也便越发从容地看着孩子展开自己独样的生命。
课程结束了,但新的养育之路才刚刚开始……
看着大家记录的育儿日记,我发现妈妈们意外发现曾经那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原来可以如此柔软,如此贴心,如此自律;那个曾经倔强,对抗的孩子心里竟然藏着那么多的委屈和无奈;那个曾经彼此对抗让妈妈不想进门的家,原来可以一起相拥而让彼此的爱流进心里……
心中一次次的感动升起,同时又升起一遍遍的谢意,谢谢你们的信任选择了P.E.T.,谢谢你们的践行,愿意来尝试,更谢谢P.E.T.的强大,你本来就有如此独特的魅力,让人为你着迷,让家庭因你而发生改变。
当我们日记里越来越柔软的妈妈们,我们可以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我们也开始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要求被爱,在这样的互动中,我看到了一个个越发爱意流动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