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p138-178
语言是一种神器的工具,这项天赋提供给人类一种其他动物无法媲美的沟通方式。有时候即使我们特别了解一个人,但在沟通中还是会出现冲突。假如我们能避免以下三个不良习惯,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1.将事实与意见混淆
事实性的陈述可以用对或者错来证实,但意见性的陈述基本上以说话者的信念为主,这是没法被证实或否认的。
比如:好朋友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这是事实。如果引申为意见,就会表达成:好朋友一点都不关心我。事实也许是因为工作或其他的事情太忙而疏忽了,但用“意见”这种表达方式,会引发不必要的争论。如果这些陈述前面加上“在我看来”或者“我觉得”能缓和一下听者的感受,显得这句话不那么有敌对性。
2.将事实与推论混淆
推论性陈述,就是在一切都未定的情况下,作出结论。当我们把推论当做事实时,争议就产生了。
比如:给朋友打电话,没有接听,而之后也没有收到朋友回拨,于是就推测,朋友对自己生气了。如果我们拿着这样的推测质问朋友,可能就会引起误解。
针对一个客观事实,尽量不去猜测他人的心思,我们可以用“直觉检核”的方式通过辨识我们观察到的行为,尽可能地做描述,描述之后加上自己的想法,让对方确认。
上面的例子可以这样说:给你打了电话没有人接听,后来也不回复我,我觉得你好像是生我的气了,真的是这样的吗?
3.使用情绪性的语言
情绪性的语言表面上在述说某事,但事实上它表明了述说者对某事的态度。
比如:在一个公共场所,周围有孩子们在玩耍嬉闹,当你认同时,你可能会说:这些孩子们真活泼呀。当你不认同时,你可能会说:这些孩子们真吵,公共场所就不能收敛点吗?
避免因情绪性的字眼而产生争议是最好的办法,使用中性字眼描述人、事物或者想法,以及表示出你的观点,这样会更容易让人接受。